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郑翔:讲讲书法问题

2018年05月13日 09:42:022952人参与0

按语:5月3日,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在省书协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上上了一堂党课。省书协第四届主席团、常务理事及各设区市、省直管县书协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班并听了党课。郑翔书记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辅导讲课之后,谈了书法有关问题,现予转发,以飱读者。


讲讲书法问题(2018年5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郑翔书记.jpg


一、书法家要“学好中国文”


去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苏士澍主席来江西调研,与书法培训班的学生见面,讲了一番话,讲得非常好。后来我注意到,他在其他地方跟学习书法的青少年也都在强调一个观点:“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话说得非常好,把写字和做人联系到一起。为什么是两句话?两句说起来比较顺口,小孩子比较好记。但是,今天在座的都是成年书法家,我觉得在这两句话中间应该加上一句“学好中国文”。加了这一句,我们就能顺利地从“写好中国字”过渡到“做好中国人”,逻辑就连贯了,因为有了中国文化,才可能做好中国人。


我加这句话有一个根据:有历史学家提出这样的观点,说“中国”这个国名可以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个是“王朝的中国”, 一个是“文化的中国”。“王朝的中国”就是指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实体,山川、人民、政权等;“文化的中国”就是指中国精神。作为王朝的中国,它是可以灭亡的,可以被推翻、被取代的。历史上的“周期律”就是指这个;可是,作为文化的中国是不能亡的,也从来没有亡过。所以,顾炎武说过:“有亡国和亡天下之分”。国亡,但天下没有亡;如果一旦亡了天下,这个文化就根绝了。因此,大家读历史知道,元朝统治中国的时候,不仅奴役汉人,而且铲除汉文化,把所有的宋朝以前的书全部烧掉,所以,宋版的书留到现在就非常珍贵。珍贵到什么程度?我们江西境内只有唯一一套宋版的书,是在某县博物馆,我去看过。宋版书修复、运送的规定也非常严格,严格到我们难以想象。就是因为元朝人对中国的汉文化留下来的东西,要铲除得干干净净。包括宋瓷,为什么宋瓷是最珍稀?因为留下来的太少。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不是看他是不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而是看他的文化和思维是不是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前几年美国政府派骆家辉来当驻华大使,我们有些善良的人就觉得他是中国人,多少会向着中国。结果怎么样?他就是美国人。不是用血统来区分中国人、外国人,而是以文化来区分。我们的思维是要用语言来完成的。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虽然在那不吭声,实际上是自己在心里跟自己说话。所以思维是要借助语言的。动物为什么不能思维,因为它们没有语言。而语言是有习惯的,不同的语种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不是有一个词叫“香蕉人”吗,像香蕉一样,外面是黄的,里面是白的。看起来是中国人,实际上是外国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好中国文”。他们虽然会讲中国话,但是他们的思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就是外语。所以,这三句话连着说,逻辑就顺了,“写好中国字,学好中国文,做好中国人”。    

省书协第四届主席团.jpg


二、“中国文”是什么


我读过几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各种各样的表述,各种各样的归纳,丰富多采,莫衷一是。其中我最接受北大资深教授张岱年先生的观点。他有一本书,叫《中国文化精神》。说,中国文化精神有四个基本要素:


第一个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是四个字:刚健有为。“刚健有为”是从儒家思想来的。儒家思想主张刚健有为、建功立业、忠君报国、保境安民、成功成仁、天地君亲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那么,“刚健有为”反映在美术、书法上,表现是什么呢?自古以来,画家画青松、翠竹、红梅、兰花、苍鹰、猛虎、雄狮、奔马……这都是刚健有为。那书法呢?颜筋柳骨、魏碑、行草、狂草等等,讲究写字要有力度,都是从这里来的,根源在这里。


第二要素:和与中。“和”就是“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是协调、和谐;“中”就是不走极端、持中持正、中庸。以这个道理看书法,一幅作品下来,它协调,有章法,不管是狂草,楷体,什么体,一幅作品得协调守中,和为贵。绘画、摄影作品也是一样,讲究画面的平衡。平衡就是中庸,协调就是和,尽管有浓有淡,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但整体协调、好看。


第三要素:尚德利用。崇尚道德,利用自然。


第四要素:天人协调。就不一一展开说了。


所以具备这四种精神才能称之为中国人。

    

省书协第四届主席团2.jpg


三、现代书法植根在哪里


我觉得书法至少有三个“根植于”:


第一,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一个无边的大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很多东西都是根植于此。具体表现为各种修养都来源于五千年文明: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才气修养、日常生活习惯修养,包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睡有睡相、吃有吃相,这都是一种修养。


第二,根植于书法本身的千年传统。在我看来,现代书法有两个传统:一个传统是“诗书一体”。古代书法家都会写文章,都会写诗,都会作对联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他自己写的文章;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祭侄稿》也是他自己写的;苏东坡黄庭坚,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作为书法家,要会自己写点诗,写得不好不要紧,慢慢学。如果是当了一辈子书法家,一辈子都在抄别人的诗,抄古人的诗,那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书法家。不断抄写古人的诗词,当然也能形成一种修养,对日常行为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自己能写一点诗联岂不更好?


第二个传统:书从楷起。写书法要从楷书入手,这才是正道。我做个现场调研,在座的书法家练过楷书的有多少?如果楷书都没练过,从行书草书、狂草一步就到这个,终究是走不远。所以我们办培训班,如果不引导大家从楷书学起,会被认为习书不正统。我个人的观点是要先临唐楷。为什么要临写。美学家宗白华说过,“艺术的模仿不是徘徊于自然的外表,而是步入真理的必然。”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临帖,比如临颜真卿,我们不是去模仿他的字的外表,而是要去学他的构字,学他构字的道理、原理。临颜临柳,都是要去学他们的构字,因为构字里面有真理,是要学他们那个真理,不是徘徊于颜体字、柳体字的外表。所以呢,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最邻近于哲学,为真理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艺术品为什么能被大家欣赏,一个原因是它为真理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它从里到外都是美好的。


我有些朋友天天在抄《心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我说你这样抄写不行,这样抄三年,《心经》还不一定能背得下来。要一句一句地抄。所以,天天抄《心经》的人可能背不下《心经》,天天抄《金刚经》的人,如果不理解《金刚经》的佛学思想,那完全就是一名抄书匠、写字匠了。


第三,根植于象形文字。宗白华先生说:“书者,如也”,就是说你要把心中的那个意象表达出来。

    


四、反对丑书怪书


关于“丑书怪书”,我讲几点自己的认识,大家听听对不对。


第一,反对丑书怪书的根据是什么?我想,古代也有人写丑书怪书的,但是我们都没有看过,是因为丑书怪书不传世。所以,丑怪古有,而传不至今。那么今天的丑书怪书能传下去吗?既然传不下去,为什么还要教人?这当然是基于“古人也有丑书怪书”的推测。在书法史上,今人做过的事,古人可能都做过。清代大儒纪晓岚,大学问家,他有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开篇就讲,我这个人只读书不写书。因为他发现他想写的书,古人都写过,都比他写得好。所以任何内容、任何书名,写任何主题,发现古人都写过。他是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的官员,他看过多少书啊。他就下决定,从此再不写书。可见,千百年来,我们没想过,没有研究过的主题,古人都想过、研究过了,除了现在新出现的事物,什么互联网、汽车、自来水等等。所以,丑书怪书古已有之,而今不传世的推测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古人的丑书怪书今不传世,是恐留骂名。古代的“士”是很重视名节的。加上后人也不喜欢,没有人去学习,所以最终被淘汰。


第二,丑书怪书是创新吗?应该说也是一种尝试。但既然是尝试,就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可能流传,可能淘汰。中国书法历代不乏创新。这么多书体怎么来的?最早没这么多书体。金文、大篆、小篆,后来简帛体,再创新成隶书,之后再创有行书,楷书始于三国时期的钟繇。每一种新书体的出现都是创新的结果,为后人所喜爱,才能传得开来,留传后世。


第三,丑书怪书的本质和根源,以及它违背了什么?杜维明先生提出过两个概念,一个叫“强者政策”,就是我自己看自己,什么都是长处,我的短处也变成长处,我只能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另一个“弱者政策”,就是我看自己只看到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成了短处。那么丑书怪书的本质,可能是这两个概念的颠倒的结合,就是以虚假的强大来掩盖实质的弱小,叫“虚妄”。要说它的根源,很简单,就是浮躁。整个社会风气浮躁,都不肯写、不愿写、不想写楷书。


在我看来,丑书怪书,第一。它违反了艺术的基本要求,作为艺术品的基本要求,就是“美”,总要好听,或者好看吧。比如歌曲要好听,舞蹈要好看。一个疯子在街上手舞足蹈,我们不能说这是对舞蹈的创新,对音乐的创新吧。当然,它可能真的对舞蹈家有某些启发,但它本身是无意识的,绝对不是创新。第二,它违背了尊重传统的基本道统,表现了一种对先人的不敬。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每一个字,其本身都是美的,笔画多的、笔画少的,单体文、复体字都美。字本无丑,字字皆美。第三,它违背了“和与中”的中华文化精神的基本要素。



最后,讲三句结束语:


第一句,以前讲过的,文艺工作有两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连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书法也不例外。


第二句,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在传播某种价值观。我们一定要坚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是书写中国文字的书法家。


第三句,保护、捍卫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共同文化之所为一个民族所必需,是因为它有民族认同的巨大价值;共同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发展的巨大力量。


以上讲的,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认识,说得对的,供大家参考;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