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苏志福书法作品欣赏

2021年12月09日 22:56:512761人参与0

苏志福

SUZHIFU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书法家,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安徽池州杏花村书画院顾问,安徽缘酒文化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山东青岛渤海书画院副院长,甘肃敦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美术馆副馆长。四川当代书画院专职书法家,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志愿服务部秘书长,彭州市文联主席兼秘书长,彭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长。



蔡楠诗《唐寅溪山叠翠卷》 130cm×57cm




花舞人间 68cm×270cm



杨升庵小令作品选钞 46cm×27cm



咏成都诗 180cm×96cm



朱熹《春日》 34cm×136cm




起底天彭妙笔 添香国色之花

—— 兼谈苏志福书法价值的内在审美

文 / 魏爱臣


今天,我们都知道,天下牡丹有其三,一在洛阳,二在菏泽,三在彭州。而在宋代之前,尚无他者,“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这是陆游在《天彭牡丹谱》对牡丹之乡彭州美誉。

今天,当代青年书法家苏志福继续吸收着天彭牡丹的精华,续写着妙笔之花……

苏志福书法价值的内在审美,在于历史与当代人文的滋养。“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今天,我们仅放眼成都的 北面,从郫县到彭州再到新都,状元杨升庵,文豪艾芜,革命家李一氓,书画家余中英,川剧男旦祖师阳友鹤等璀璨明星层出不穷,足以让我们对这一 带的文脉刮目相看,耳濡目染环境的熏陶给苏志福的文化根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彭州文庙街上有着四个超过三尺的大字“万仞宫墙”,自幼对他的 启发,及至成名之后,他在甘肃兰州敦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美术馆办个展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忘记对彭州的回报,他用“天彭墨韵”四川苏志福书法作 品展作为展名就足以显现出他流淌在骨子里东西,通过书法线条来展现。



袁枚《秋兰赋》 96cm×489cm

苏志福书法价值的内在审美,在于碑帖与民间书法兼收并蓄。晚清已降,碑学崛起,百年来碑帖融合成为四川书法取法的重要价值取向。其中谢无量 的天真烂漫之姿和灵气对他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以谢无量为基点,取法乎上,上追北碑秦汉,兼容魏晋,尤其在北碑墓志浸淫 最深,达到痴迷的地步,这也为他的楷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十年来, 随着考古的推进以及文物出土的大量出现,中国书法的第三大源流写经残纸 等民间书法成为当代书家追逐的主要对象,苏志福敏锐的追时代但不时尚,他追古但不泥古,在古人之法上掺今人之意,特别是他的小楷吸收了民间意 趣,这就是我们能够从他的书法中,既有古韵又能看到时代的气息。


苏志福书法价值的内在审美,在于对内的深耕和对外的寻屹。蜀中书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书法风格有着典型的“灵气”。黄宾虹当年在四川写生时也有“入蜀方知画意浓”之说,后来就有了成大艺术家者必来蜀的传说,再后来又有人不出川则已,一出则必惊人。苏志福从彭州起底,转益多师, 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积极向何应辉、洪厚甜、戴跃、 刘新德等当代的蜀中名家求教,而且还放下姿态,不断地 向新都、龙泉、资阳等地书家交流。当今书法风格上,北方雄强豪放,江南娟秀多姿,蜀中灵气险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局限于四川,负笈北上,放眼全国,拜胡抗美曾翔为师,正是有了这种眼光,他的书法风格为之一变, 融蜀中灵气与江南清秀、北方质朴于一身,他才能走出四川,他的妙笔才可能“添香国色之花”。

苏志福书法价值的内在审美,在于以骨立人,以气增韵。黄山谷有言,士大夫百事可为,唯不可俗,俗则无药可医。书法上更是如此,一粘俗字,终生难去。他深谙其中奥妙,常讲写字必先做人,做人必立其骨。故他的书法,初见通篇,文气粲然,气质沉毅;再观其貌在帖,神采飞扬;细观肌肤之力,骨力劲健,基本上形成了挺然稳健、灵气清秀、朴拙率意的书法风格。尤其小楷,取法钟繇、右军、大令,以《宣示表》《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为基,深得魏晋笔法及神韵,动辄数百逾千,其笔力自始至终不怠。昔赵子昂日书万字,唯见史载,未睹其迹。今天苏志福小楷书法,取精用宏,朴华兼得,此笔力过人,诚不易也。



王安石《梅花》136cm×34cm


苏志福书法价值的内在审美,在于道无古今,悟在当下。他以其孜孜不倦的探究,不舍经年,今天已卓然立于蜀中书坛。我们看到他的书法虽然在技法上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但他并没有把他作为炫耀的资本。他以此为起点,悟道了更深层次的书法本质,他常跟我说,无道则书境难高,无技则书迹难美,他的书法再上个层次,不是技法能够解 决的,书法本质在于道,而这个“道”非读书修身不能入 其内。这种精神和意趣,在更多层面上使得他对书法创作保持着一种审美认知,即将书法创作作为一种人生之道和文化建构的重要支撑,而不是作为一种谋求功利的工具, 对于这一点他有着清醒的认识。

文外质内,起底天彭妙笔;

华表璞里,添香国色之花。

是为序。

戊戌寒露后两日于九合堂






叶绍翁《游园不值》 34cm×136cm



王维《鸟鸣涧》 34cm×136cm



杜牧《江南春》 34cm×136cm



小楷杨升庵石斋曲集选抄 34cm×42cm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4cm×42cm



不解无需七言联 136cm×67cm×2



新农村剪影诗一首 136cm×34cm



杨升庵《雨中闲适》 136cm×38cm



杨升庵作品一首 136cm×34cm


取质于内 求文于外

—— 苏志福书法臆说

文 / 田旭中


志福先生书法取古人之法,掺今人之意,以碑立其骨,以帖增其韵, 孜孜以求,经年不舍,居然于蜀中书坛卓然有成焉。观其小楷,则精深奇妙, 劲妍风流,独标新格,含晋人之韵,挟唐人之风,取宋人之意,更于民 间写经书风多所参习,故其书挺然清秀又不乏朴拙率意之趣。文其外而 质其内,华其表而璞其里。初视文气粲然,复观质寓其间,盖因多年习 碑之助,其笔力能入纸,往来无不适意。尝观其小楷长卷,动辄数百逾千,其笔力自始至终不怠。此笔力过人也。昔赵子昂日书万字,唯见史载,未睹其迹。今观志福小楷书法,性功俱佳,朴华兼得,此诚不易也。

小楷以魏晋人为佳。钟繇、右军、大令均有名迹遗世。若《宣示表》《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之类。此类小楷妙在圆厚古茂,质坚韵高,虽方寸之间,则笔法森秀,措置谨严、气度豁然。宋以下小楷复不可观。元之赵松雪虽擅小楷,然终因整饬过甚而殊少生趣。明人写小楷,其佳在秀,其败亦在秀,全失晋人韵致,妙雅宜山人能得其道。明以下几无 可观之书。今见志福小楷,妙在能出古入新,有法理、见机趣、抒性情。提按顿挫、动静欹正,俱现笔端。古人云,小字难于严重,大字难于飘扬。志福小楷,取精用宏,别裁新姿。活泼可爱,妍不媚、刚不露、朴不苦、虽善变而用笔不苟,決不飘浮,笔到力到,力到意到。乃真解小楷之人也。

志福行书亦别具情态,取碑七分,取帖三分,其骨据碑,其貌源帖,两者兼之,便得沉厚畅达之致。碑帖本两系,笔法字法各异,融合固难,故晚清以来成功者少。近二十年来,碑帖融合己成时风。或以碑济帖,以强筋骨,或以帖补碑,以增流韵。今观志福行书,其骨在碑,气质沉毅, 其貌在帖,神采飞扬。以笔之疾涩而达躁润,以锋之中侧而尽劲妍,以形之正欹而获机趣,动静得宜,开阖生风,颇见心得。当归于创新有道者。

予尝谓,书法非纯技,乃为技道之统一体。形而上者为其道,形而下者为其技。无道则书境难高,无技则书迹难美。古人尝以性功之说论书,其说虽不谬。然似不及技道之说更能揭示书法本质。予以为道者乃 哲学之思、文学之养、史学之审,伦理之根,非读书修身不能入其内。昔黄山谷有言,士大夫百事可为,唯不可俗,俗则无药可医。故世之俗 书多为俗人为之。俗人大多不读书不养德,故难风雅。而书法本风雅之 事,徒以技逞能终难达至境。反观今之书坛,动辄言说笔法、字法、章法、墨法,而于读书修身多有忽略,提笔但能抄写先贤诗文,而不能吐胸中一二。想古人援笔为书,文思滔滔,倚马可待。今之书人差距何止一二焉?予观天下三大行书,皆为杰出之人吐旷世奇文,或文或诗,读之令人动容。

抚今思古,感慨良多,聊辍数条,以充序文耳!

2016 年 3 月于锦城寓所



郭印《游大隋山》 180cm×98cm



陈子昂文《九陇县独孤丞遗爱碑》 178cm×144cm



升庵诗句 68cm×68cm



杨升庵诗句 50cm×50cm




小楷杨升庵小令作品选钞 34cm×42cm




杨升庵小令三首 64cm×36cm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