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天津博物馆藏《赵孟頫行书洛神赋》,超高清放大无懈可击

2021年09月17日 23:16:0734244人参与0




赵孟頫书洛神赋放大法帖

西泠印社出版社

传世至今的赵书洛神赋有好几本,其中最著名的为故宫博物院藏本、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本天津博物馆藏本


其中,天津博物馆藏本为赵孟頫为盛逸民所书的《洛神赋》,写于大德四年——此时,赵孟頫四十六岁,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这几年,几乎是他人生中书写状态最好的几年,本卷是赵孟頫长期临摹古人范本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风格的代表作,笔意婉转,遒媚多姿,几近于完美的状态。此作原属天津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张叔诚先生旧藏


本次,在天津博物馆官方授权下,此件名迹正式得以出版——《赵孟頫书洛神赋放大法帖》。据出版方介绍,是为目前颜色最接近原作、印刷最清晰的赵孟頫字帖,全文984字,高清放大

本次推文特别节选天津本《洛神赋》高清选字,是目前为止最清楚的真迹图片资料,亲睹后更能体会赵书之无懈可击。




赵孟頫《洛神赋》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书法家梁巘在总结历代书法的主要特征时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这种总结可谓是恰到好处。总的看来,还是唐人最高明,晋韵如同海上仙山,渺不可寻;但是毕竟有法度可依,所以唐人掀起一场全民学王的风潮。因为王羲之有当时的唐太宗加持,推行起来事半功倍。定下一条规矩,所有人都得戴着镣铐起舞,虽然天资各异,差一些的总也不会偏离法度过远;所以在宋人的叙述中,常常认为唐人无不善书,这种观点虽然夸张,但也客观上说明了唐人的整体书写水平不差。尤其是唐代的各种高手,达到晋代的高度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宋人就不愿意受束缚,他们要挣脱这镣铐。苏轼天纵英才,老夫聊发少年狂,大喊一声,“我书意造本无法”,应者云从。宋人将情感的表达放在重要位置,就不愿意辛苦追随法度,这也造成了宋代没有什么楷书大家,几乎全部以写行书出名。而且,尚意也只有宋四家这样的高手才能操作得恰到好处。到了后期,走上一条乖张躁露的道路。如果沿着这条道走下去,结果可参考今天的日本。连发布新年号这样重大的活动,也拿不出一张像样的字来。

幸亏中国出了一个赵孟頫,在书法衰败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重新提出“师法古人”的号召,力主学习魏晋的气韵和唐人的法度。其书法主张不仅笼罩当时,更是影响后世。从一个角度可见其影响,中国书法的楷书四大家有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赵孟頫能挣脱时代的包袱跳过宋人直接和唐人并列,足见其成就之高。

△ 赵孟頫 行书高峰禅师行状卷 ©展玩摄于201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赵孟頫书画特展”

现在对于赵孟頫的学书历程,以明初宋濂的概括最为人所称善。宋在跋赵孟頫书《浮山远公传》中写到:“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乃学李北海。”

宋高宗应该是少年开始,毕竟他是赵宋宗室,而高宗书法在南渡以来俨然成了赵氏家法,影响其继任者。且高宗是从黄、米终归于二王,赵孟頫与他殊途同归。

学习二王,一直都是历代书学者的主张,但为什么只有赵孟頫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回过头来看,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专一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王献之的代表作《洛神赋》,这两件帖子是赵孟頫下功夫最深的。元人仇远说:“余见子昂临《临河序》,何啻数百本,无一字不咄咄逼真。”

今天重点来看赵孟頫临王献之的《洛神赋》。现在我们知道小王的洛神赋十三行,其南宋贾似道的石刻还藏在国家博物馆,但在当时,这件作品墨迹就在赵孟頫手中。因此他常写洛神赋。当然,王献之的《洛神赋》是小楷,而赵孟頫的多是行书,他的这种临习摹写,非求形似,而是追求晋人神韵。传世至今的赵书洛神赋就有好几本,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

其一是故宫博物院藏本

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件赵孟頫的《洛神赋》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但没有年款。三件中这件稍显肥厚丰润了,年代应是三件中最晚的

赵孟頫《洛神赋》©故宫博物院

虽然这件《洛神赋》笔画虽然肥厚,但是使转自如,圆润灵秀、密中有疏,毫无臃肿之态。王铎对它爱得不行,在卷后跋云:“此卷审观数日,鸾飞蛟舞,得二王神机者,文敏一人耳。”这样还不过瘾,一年后在前隔水又跋了一段:“光怪夺目,真沉泗之鼎,复现人间!”

其二是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本


△赵孟頫书《洛神赋》©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2000年4月份,王连起先生在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看到件流传有序的真迹竟然受到如此待遇心中颇感不平。在访美看画纪闻中,他写到:

其实这件东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由北方的一个收藏家徐宗浩花钱用珂罗版影印。我有影印本,所以我知道这件东西。当时刚打开一看,我就说,这件东西我一看就真了!我告诉他们,此卷的题跋被拆掉了一些,梁清标曾刻入《秋碧堂帖》中,《大观录》里有详细的著录。有张谦、邓宇、练高、文徵明等人的跋。当年在梁清标手中的时候还有牟巘、张楧的跋,现在这个只剩下牟巘的跋,张楧的跋已经被拆掉了,但是有晚清的鉴定家、收藏家费念慈抄的文。方闻先生知道后挺高兴,问“你为什么说它是真的”,我说:“你们为什么说它是假的?它上面有些印章别说作假的人,就是研究者也不一定知道。如上面有一方‘练高之印’。” 练高是明建文帝的忠臣练子宁的父亲,一位晚元的诗人,本来这件东西上还有他的跋。这件东西详细准确的年代从题跋上我可以确定是大德元年,跟上海博物馆藏的赵孟頫大德元年《归去来辞》写的字是同一年。赵孟頫时年四十三周岁。

四十三岁,正是赵孟頫在学习古人形成自我风格道路上的关键时期。

这件作品结体宽博,已经显现出常见赵书所见的劲媚之态,且一些字还能看到早年他学习宋高宗时候的书法基础,自己的风格还没有完全显现。

△ 赵孟頫书《洛神赋》局部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其三则是天津博物馆藏本


此本为赵孟頫为盛逸民所书的《洛神赋》,写于大德四年——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本三年后。此时,赵孟頫四十六岁,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这几年,几乎是他人生中书写状态最好的几年。不信你去看台北故宫藏的大德五年所写的《前后赤壁赋》,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这件手卷原属天津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张叔诚先生旧藏。张叔诚的父亲张翼为清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家中收藏甚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范寬名下的《雪景寒林图》。解放后,张家先后将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元边鲁《起居平安图轴》、元钱选《花鸟图卷》、明仇英《桃园仙境图轴》、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西周克镈等珍贵文物捐献天博,总数达480余件,可谓高风亮节。

△赵孟頫《洛神赋》©天津博物馆藏

为盛逸民书写的这卷《洛神赋》是赵孟頫长期临摹古人范本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风格的代表作,笔意婉转,遒媚多姿,几近于完美的状态。


天津博物馆官方授权下,此件名迹正式得以出版——《赵孟頫书洛神赋放大法帖》是目前颜色最接近原作、印刷最清晰的赵孟頫字帖,全文984字,高清放大


以下便是节选天津本《洛神赋》高清选字,是目前为止最清楚的真迹图片资料

本文转载自敦堂文化,略加编辑 文章参考:王连起《赵孟頫书画论稿》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