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感言】崔寒柏:兰亭奖金奖作品是在抖音直播中写出来的!

2021年04月15日 22:47:047010人参与0

陈靖,1975年5月生于山东济宁。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

获奖及参展经历: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书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篆刻),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一等奖(篆刻),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银奖(书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书法),全国第五届篆刻展二等奖(篆刻),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银奖(书法)。

出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陈靖书法篆刻集》《篆隶书教程》《篆刻教程》《全国七十年代书家精选集——陈靖卷》《山东省1970年代书法家作品集(陈靖卷)》《中国书法大系一篆刻卷》(合著)。

创作感言

《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中国古代先贤谓“道”者,论之已甚。“道”为中国哲学之心,艺为中华文化之缆。文以载道,艺以弘文。

为艺之法,古人云,必先立志。志道者,当有“修齐治平”之心。此即大道,人人宜修,为艺之道亦然也。

书印艺道,技法为本,纯以技炫胜者,则近乎匠,弃技而空谈艺论道,有欺世盗名之患。匠人、匠心,一字之别,差之天壤。吾以为书印艺道,技精以外,亦需致思绪于金石,忘寝食于翰墨,参化古意于本心,生发性灵于自然,善读书,贵力行,蓄素守中,淡然平和,率真超拔,养浩然之气,方可得文人风骨,入艺之大道。

近钟情于战国古玺陶文临习,摹写重法尚韵,消而化之求形散神聚之气,融通辨道,尊古为新也。

“技”乎,“道”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林峤1963年1月生于浙江绍兴。中国书协理事、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协副主席

作品收入中国书协、全日本书道联盟主办的《中日代表书家展》等书集。出版《震影墨痕林峤书画精选》《林峤水墨画集》《林峤山水写生》《林峤书画》《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林峤》《2015林娇书画新作》《林峤汉砖佛造像》。

创作感言

我这次兰亭奖获奖,意外若惊,鼓舞非常。诚蒙评委老师们看重,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如今复吟细味,书写的个性风格、轻松自然的书写状态,可能是这次偶尔获选的关键。

我认为,书法也应讲究“气色”(清蒋骥《传神秘要》)。气色者,神气情趣,墨色纷采,不在一点一画,而在整体的蔚然可观。书法作品不唯欣赏单字,最重整体“气色”效果,既要有通幅笔法形态上下前后的贯气,还须有墨法枯润随机的自然变化。

我一向奉信清代唐岱《绘事发微》里讲的“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书画有正派,须得正传”的说法,视为笔耕至理。艺家出门首先路子要正,得正传,勿亲歪道;其次埋头为艺,一定要远离熟俗;沾染熟俗,未必不能成艺,但失去正传,自陷下次,习俗愈久,日后愈难打理。

书法艺术的创作很像长亭短亭送别友人,就此别过,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和惦记,最后都会翻篇成为过去;只有储学悟觉,再次投入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作品不负期待。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临摹或创作书法作品都必须尽心追求,不懈努力。艺无止境,长亭更短亭!

彭双龙1984年10月生于河南固始。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获奖及参展经历: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作品四十余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篆书展、隶书展、楷书展、行书展、草书展,中国书协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

学术论文获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奖,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优秀奖,数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等。

创作感言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书道之本,存乎两端,曰功力、曰学养。功有深浅,学分高下。非夫心闲手敏、功深学高,其孰能得之乎?然道之所生,关乎心性;心若不正,德焉能成?故心之所发,见之笔端,显于言行,发为精神。余自髫龀学书,寝馈多年;然学浅才疏,彷徨门外。今幸蒙不弃,获此殊荣,自忖德薄才鲜,不胜愧赧。唯以勤补拙,鞭驽策蹇,正心诚意,功学相参。以期日新日进,不负所望耳!

樊利杰,1975年3月生于河南郑州,现居湖北武汉。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

获奖及参展经历: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全国第九、十、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展览,以及青年展、小品展、楹联展、册页展、草书展、行书展、扇面展、新人展等30余次。

创作感言

二三十岁时表现欲强,喜欢激情澎湃、才华横溢的作品,作品讲究形式美,强调对比、造险,注重节奏感,意气风发,风流潇洒。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法的理解与审美发生了变化,越写越有敬畏感。现在更欣赏沉稳内敛、气韵清新的作品。书法与做人一样,风流潇洒固然可以,但这不是所有人生。人之悲欢,境遇之顺逆,不可能只通过“潇洒”来表达,或者说只是通过规定的技术手段,很难去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诗文和笔墨记录身边事,表达喜怒哀乐,抒写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既是历史所需,也是时代责任。兰亭之精神体现在文书俱佳,内涵丰满。此三件作品内容,全然来于自己的内心,所际所遇,不吐不快。律诗、绝句适合书法创作,而现代文则不易表现。旧体组诗《游学诗四首》记录了我在游学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旧体诗《观画》描写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母亲的心愿》则倾注了我最朴实真挚的感情,并借此表达对母亲最深的思念。

这几件作品,展现的便是一个完整的自我。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