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意与古会”卢御晨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楷书入展

2020年12月20日 20:42:556066人参与0

▲ “十二届国展”现场 卢御晨在其作品前留影



学书感悟

卢御晨


我学习书法,屈指算来已经快有十年了,初无老师指导,全靠自己的兴趣来学,方法不对,不得其门径,虽然写了很长时间,但所获甚少。

后有幸结识了书家李大旺老师,经其指导,始有所悟,才知书法之道博大精深,学习书法必须要深入临习古代的经典法帖,一定要静下心来临习古人的作品,临帖贵似,先要临像,写像了然后再去变,不要做无源之水。我遵其教诲,开始学习篆隶、二王的诸帖及孙过庭的书谱

面对书法经典,我经常会思考“遒媚”、“古雅”、“纵逸”、“厚重”等表示精神含蕴的词语与作品形式构成之间有着怎样的可靠链接?而在形式构成与精神含蕴之间“执笔八法”与“笔法十二意”等方法是否能完成彼此的有效抵达?

临古、摹古、仿古、拟古代表了贴近古人的几种不同方式,唐代冯承素等人的摹本兰亭序是尽量体现仿古、隐藏自己、而晚明书家董其昌王铎的临古或拟古、是凸显自己,古人可为可有可无的支点,目的不同,需求不一,自然面目各异。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沉浸在单纯笔法的临习之中。从怀素的中锋到王羲之的绞转,以及汉简与章草中或恣肆或含蓄的摆动,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用笔方式。而在汉简、魏晋楷书、和八大山人的书法中,我体会到结构和空间中微妙的疏密开合。至于章法,我也多得益于二王和八大山人。我陶醉于以清初八大为代表的简远凝重类型的风格,以及承载此类风格的形式构成,并努力与遥远的魏晋书风嫁接。我把这些要素凝聚在一起,熔铸为自己的风格和动力形式,播散到对所有书体的创作之中。

我崇尚幽微和感觉,也注重精到的分析;注重形式训练,更崇尚气韵的涵养。而所有的感悟的体察,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化人、真诚的的书写。这些都是我学习书法过程中,不同时期侧重的“进行时”。同时,让这种“进行时”不断地循环往复。

近年来我尤钟情于八大山人的学习,八大山人的书法线有篆书笔意,有颜书的外拓之法,喜其线条圆浑,结构新奇,气息高古,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姿态。八大山人是把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相结合的最完美的书家。

亦步亦趋的摹古、似是而非的拟古均非我所想,通过对古人作品中精神含蕴的体会,尽可能做到“意与古会”,通过分析,体会个人化特征的细节,如笔法、结构、空间、章法及形式等,分别进行针对性的临创练习。

纵观历代书家的作品,无一不是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面目的,我年年来在学习八大的同时,也试图把八大山人与二王和颜真卿相结合,写出一点有自己想法的作品。路漫漫其修。


▲ 卢御晨 楷书  “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八年前我和御晨兄初次见面,他那会还是一位初级的书法爱好者,即便如此,但他在书法理论方面颇有见识,上可论及先秦古文,下至近现代乃至当代书法名家,其皆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从这一点而言,非一般书法爱好者所能企及。

正因为他对书法有着开阔的视野。近几年来,御晨兄更是勤于临池,心摹手追,日益精进,主攻行草书,以“二王”为依托,旁涉八大、祝枝山等,或取简约,或取洒脱,或取醇厚,不为一家一帖所拘泥,博观约取,以我注六经之法,尽书胸中逸气。

御晨兄的书法作品近年频频入展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并多次摘得桂冠,在短短的几年里从湖北省书坛脱颖而出,成为八零後书法家的中坚力量,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他 ,实属不易,这也说明他对书法的悟性和才气是超群的,对此,我由衷地感到非常的欣喜和钦佩,同时也期待御晨兄不断超越自我,技道并进,勇攀高峰。

 李大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学思践悟 取精用宏

御晨是我近年来结交的书友中用功最勤的人,他能在纷繁的事务中对书法艺术保持着一份少有的执着与虔诚,近二十年的笔耕不缀,使其书艺日益高涨,作品已多次入展中国书坛重要展事并有获奖,已然是一位在湖北乃至全国书坛都有着相当实力的青年书法才俊。

御晨研习书法传承脉络清晰,他时常四处搜罗字帖,遍临名家,潜心研读书法理论,分析比较诸体之间的差异,领会书法的精、气、神。近年对行书用功较多,二王、黄山谷、苏东坡米芾、八大山人等,且对每种风格的书体的特征把握较好,学思践悟,取精用宏。很快他就能进行临创转换。近期他又主攻魏晋楷书,兼习篆隶以丰富书汪线条的内涵。楷书又很快在入展全国第十二届国展

多年的习书经历,让御晨对书法美学感悟颇深。书法和美术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创作行草书能够很好的把握空间、错落、浓淡、枯湿、疾徐,创作楷书又能做到节奏畅达、气韵畅通,也要做到意趣古雅,这对一个青年书家来说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御晨在这些方面都做的能好,其书作笔划中见风骨,字里行间露气象,一笔一画遒劲有力,一点一捺生动有象,刚中藏柔,柔中生刚,互为充盈,充满一种涌动的激情。

御晨年纪轻轻就把字写得远近闻名,可谓少年有成了。但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只要有追求,他的风格与境界的变化与提升还有无限的可能。随着他对书法史的系统认识,加上哲理的思辨,处理好习惯、情感与理性临创的有机结合,以艺入道,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美学趣味和书写风格,使其书作在书法界形成更大范围的辨识度与影响力,以个性魅力融入时代。这样说,不知各位方家以为然否?

 李永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十堰市书协副主席

书法作品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