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谢汉仁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楷书入展

2020年04月16日 22:48:1710247人参与0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访顺德著名书法家谢汉仁

人物简介:

谢汉仁,1973年生,梅州大埔县人,供职于佛山传媒集团珠江商报,就研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刘文华导师工作室。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顺德硬笔书法协会主席、佛山印社社员。

2013年出版《谢汉仁书法作品集》。2013年至2014年期间在广州、深圳、大埔、顺德举办《谢汉仁书法作品展》 。

作品入展获奖:

第二、三届广东省南雅奖(省书协

第二、三届广东省中青展(省书协)

2011年获全国职工书法艺术大展优秀作品奖(省书协)

2011年获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获奖作品(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2年入展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2013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入展“铁人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

2015年入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9年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与导师刘文华先生、师兄卢少武在一起讨论书法

40岁前,他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专访,甚至鲜有轰动的个展问世。

40岁时,收获不惑的他,却一鸣惊人地开启广州、深圳、梅州、顺德四地书法巡展之旅,为自己在书法艺术道路上默默坚守的20余年划下一个小结。

他是谢汉仁,率性又不失沉稳,用他自己带着些许宿命语调的话来概括其的从艺之路,即“我一生都是在纸上被风吹乱。”

可以说,谢汉仁的成功,源于他的刻苦、坚韧与智慧。他的书法即心法,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

所以,他从不避讳,为了生存,他在喧嚣的商场精明地博弈、厮杀。可一旦回归书法,他的心又能顿时宁逸下来,其作品更是取法乎上、碑帖兼容,既透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又不乏鲜明的时代气息,个性鲜明、风骨独标。笔墨点线之间透出的勃发生命力,更能让人不由地感受到脉搏的跳动,血液的奔涌……

在书法作品展上致辞

后来居上,生生息息

“10岁时我还没有写字,小学没临过一本字帖,没写过一张宣纸,只是老师说我画画、写字不错。”谢汉仁笑道。

大约,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天生我才”吧。

小学时,从未接触过毛笔的谢汉仁,因为铅笔字漂亮的缘故,如救命稻草般被“抓”去参加全乡小学生书法展,参展作品的范本就是学校当时唯一会书法的校长写下的“建设祖国”四字标语。

“自己练习了几遍后就去参赛了,结果在与10多所小学的比赛中拿了奖。”在书法中拾到的自信,让谢汉仁对书法的着迷一发而不可收拾。

岁月寂寞地走,谢汉仁的字也便这么一行行,顺着岁月的河水蜿蜒而出。诚如他自己现在回望的体悟:选择书法,其实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上初中那年,谢汉仁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本字帖。那是他步行至离家20多公里外的市镇精挑回来的。自此之后,他可以少吃饭、不吃肉,但绝对不能没了书法。一星期5角到1元的零花钱,雷打不动地会抽3角用于买纸。“上世纪80年代时,8分钱可以买现在报纸对开那么大1张纸,我就把它们裁成A4纸大小,再用圆珠笔或铅笔打好格子,每周都会写完。”他兴奋地回忆着。

与书法的结缘,谢汉仁的讲述相当简约。“写毛笔字跟我从小喜欢古典文学有关,我大学读的也是中文系,但我练它只是纯粹写字,不是为做书法家。”

对于他来说,书法的起初只是为了满足一时趣味,能成为书法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没有原因的原因,让他在书法道路上,越走越远。

书法巡展现场

痴迷执着,坚持不懈

谢汉仁初学颜体,后临二王,又取古代书法大家之众长,大学毕业时其书写字体已横跨楷、行、草、隶、篆五体。为了能习字,他不惜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学校的黑板报、校报、宣传标语等字里行间无不跳动着他的笔迹。

初中毕业时,谢汉仁破天荒地成为全校有史以来举办个人书画展的第一人;18岁那年又以最小年纪加入大埔县书协……回首过去,尽管现在的他会笑称这些经历为“很可爱的懵懂”,但“年轻时找机会多锻炼自己”却成了谢汉仁参悟的人生真谛。

他也正是沿此轨迹一路行进的。

如今,沏一壶清茶,坐下来静静品味自己20余年的书写历程,触动谢汉仁最深的还属大学四年那段青葱岁月。

在谈及自己在大学苦练书法的情景时,他用了这样几个词:痴迷、义无反顾、如饥似渴。

“我那时有几种方式练习,最常用的是蹲在宿舍的地砖和教室的水泥地板上,提起笔沾上水就写,每天都会练习,这非常讲究对笔的控制和书写定力,所以现在很多行内人在看我的书法时都有‘用笔很活,控制得好’的感受,在地板上练字对我书法技艺的成熟是功不可没的。”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磨练得我不知书法是我,亦或我是书法了。”

书法巡展现场

耕耘墨田,展露光芒

但谢汉仁却不以为然。毕竟,书法是他的业余生活,只是他把其当成一门专业在研究。

大学毕业后,谢汉仁来到顺德,从最初的教育工作者再到媒体人,忙碌的工作、功利的世俗有时也让他极为痛苦。但无论工作再怎么辛苦,他仍会坚持每天练习书法。

诚如其妻子所言,结婚近十年,她眼中的丈夫对书法的追求也是十年如一日。“别人休息,他在写书法,别人去娱乐,他还在写书法。我很钦佩他对书法的这份毅力,这几年也看着他在进步,以前他的字只是隽秀,笔法很飘,但现在笔法多变、苍劲有力,作品也透出了沧桑、老练感。”

因为在谢汉仁看来,艺术必须是生活的、社会的。所以他从不拒绝参加社会活动,甚至认为没有单纯的书法家,闭门造车更是胡扯。

而繁琐的社会工作也让谢汉仁在书法追求的路上能大胆地直视市场和人性,更珍惜宁静对身心调解的可贵。“书法修身养性的功效,简单说,是暂时放下烦恼;深层次就是将自然的规律、伦理等用书法来呈现。”

这些年,谢汉仁常把“思路”“眼界”挂在嘴边。正所谓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要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需要的是横贯古今的视野,厚积薄发的学养,高屋建瓴的思路。他更是深谙此道。

经过十几年的深入钻研、练习,2004年,谢汉仁入展广东省书法最高奖“南雅奖”。这也是他艺术人生的一个转折。

得奖后的谢汉仁并未沾沾自喜,反倒对顺德乃至全省的书法学习空间显出了不满足感。“知足常乐是艺术追求的天敌,只有不知足,才能往越难、越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要知道,审美的高度、取向和艺术的创造性是几辈子都琢磨不完的。”他如是说。

于是,谢汉仁决定去北京,并从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占得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刘文华导师工作室20余个深造名额中的一席,得到老师亲传。

在北京的日子,谢汉仁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好友,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更是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与此同时,他还从南北书法艺术的差异中归结出适合自己书法技艺发展的特性思路。

这几年来,他的书法也逐渐在传统与现代意识交汇中融入进自身的感悟、灵性,写书法的状态也越来越和自己的心性相连在一起。

书法巡展现场

春华秋实,传承接力

近2年时间里,有着谢汉仁鲜明特色的书法作品更是屡投屡中,10次“杀”进国展。今年,他更是成功征服挑剔的“兰亭奖”评委,一鼓作气拿下中国书法最高奖,成为顺德书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对于入展、拿奖,谢汉仁却表现得十分淡然,他曾说:“毛笔在宣纸上轻快地分割黑白之时,光阴也无情地分割了你的日月。”

这些年,书法已经占据了他所有的休息时间与精力,享乐、游玩更成了一种奢望。

但现在还不是最后丰收的日子——如何传好民族文化的接力棒,给下一代以启迪、影响时刻牵动着谢汉仁的责任神经。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可爷爷是乡绅,舅公是书法家,尽管他们没有手把手教过我,但他们挂在家里的书法作品,他们的文化修为从小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现在的谢汉仁也学着老一辈的摸样,先拿自己的儿子“开刀”,试用榜样的力量去熏陶、感染他。

对于儿子的书法启蒙,谢汉仁自有一套理论体系。他说,现在的一些书法教育就像工厂生产流水线制作模板般,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其实是在泯灭孩子的个性,束缚住他们的艺术感觉。”

在传授儿子书法技艺时,谢汉仁从未认真教过儿子如何正确握笔,更没有一笔一划地演示每个字的书写过程。他更倾向于让儿子享受拿起笔自由发挥的感觉,并有意训练其对审美的观察与表现。

有人曾质疑他的教育是在违背书法传统,而谢汉仁给出的解释是他并没有丢弃书写规范,只是在保持艺术天分的基础上,慢慢叠加规范。“一毛钱的毛笔也能写字,没有纸,地板也能练成书法家。越没学过书法规范的人写字越能保留艺术情愫,这是一种灵性的体现。”

而这也必将在多年后,成为澎湃于瀚海里的,一支诠释他艺术精髓的歌。

书法巡展现场

对话

记者:我注意到您说书法能体现自然的规律、伦理,如何理解?

谢汉仁:我一直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自然就是存在,是最高级别。我们人有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自然的,不管是此时还是彼时的自然,而很多的社会现象,又可以通过书法中的气息、结构、笔画呈现出的浓淡、韵味来展现,而这些又能在自然中找到一个归结点。

记者:您的书法作品现在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谢汉仁:我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还在不断探索当中。任何艺术都必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可以在技法、结构上,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

记者:2004年后,您入展完“南雅奖”就表现出有些不满足,这个不满足指的是什么?

谢汉仁:一个艺术追求者他的成长经历、学识都会直接影响他的艺术审美,即使是临摹的轨迹每个人都不会相同。其实,艺术技法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从不自由到自由,从不自觉到自觉,它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可一旦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有些人就开始随着自己的习性了,这样就很难再去改变。我要求什么?不满足!艺术高度的追求是不可能知足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而且这个高度不仅体现在技法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审美的高度、取向和艺术的创造性上,这才是书法追求的本质。

记者:就因为这样,您7年来一直坚持去北京参加培训,这给您带来了什么?

谢汉仁:我很清楚,广东书法家里真正有成就的都去过外面见过世面。去北京培训后,我才觉得自己像在搞书法了。很多人也问我为什么要去北京?其实书法可以关起门来练习,去北京就是为了能与全国各地的书法好友交流,不断地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让自己走在追求书法艺术的正道上。通过跟人交流,自己坚持对的地方,别人也觉得对,就更有信心;自己坚持对的,大多数人反对,就要慎重回避,减少走弯路的可能。而跟人交流多了,我也越敢把自己的作品和观点跟名家、专家分享,这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书法巡展现场

声音

刘文华(中国书协理事、培训中心主任):由于谢汉仁大学学中文,之后做新闻,所以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对事物的洞察力、感知力和敏锐度都非常好,这为他写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这几年,他通临了北魏墓志,且每一个碑都临了上百遍,而且他很会考虑、研究问题,学习方法也相对科学、理性。他现在做的是文化的深度,而不是热闹,是根而不是梢,所以我认为他的作品将来无可限量。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刘小毅(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谢汉仁走写墓志这条路是一条成功的路。在这里,可以看到他北上求学找到名师,并在名师指点下开拓了眼界,这是他能成功的重要方面。此次展览只是一个起点,相信今后在艺术的宽度、长度和深度上他都会有更多的发展。

勋名风雨对联

纪光明(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协专职副主席):谢汉仁笔下透着细腻、灵气,尤其是对魏晋、汉代的墓志有自己的思路。因为他写的东西不好写,有些人要么写得秉实,要么粗糙,但他却写得精致、空灵,甚至把魏晋时的东西都体现了出来。把小字写空灵是不容易的,且小字又不能太紧,这说明他的方向是对的。

张锦芳湘水

李小如(广东省书协副主席):谢汉仁是一个非常勤奋、认真的人,这几年书法进步很快,字较文雅,通篇书法流畅,用笔沉着,小行书特别突出。尤其是在参加中国书协的培训后,扩大了接触面,对外界的东西敏锐度高,并较好地吸收、融入自己的书法里,可观性强。

诗经节选

李良晖(顺德区书协主席):一直走来,谢汉仁的书法非常尊重传统,特别是魏晋时期的书风,所以其帖学的根基比较深厚。目前,顺德只有2人入展过“兰亭奖”,他是其中之一,这说明其功夫是扎实的,他也在踏实地做自己的学术研究,所以学习上整体体现出高素质、高品位,没有浮躁的表现。

胡小石书论

童汝嘉(书法家):谢汉仁的书法典雅、灵秀,这与他对经典碑帖的精研和准确把握有直接的关系;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多字作品,且一丝不苟,这又体现出他的精品意识,因此我常看到他的好作品。看书法,很难与人分割开来看,如果一个书法家只贪个人利益和名声,不顾学问与修为,那是走不远的。好在谢汉仁没有这个习性,我也相信他的造诣会越来越高。

北魏成嫔墓志

郭文钊(佛山市书协副秘书长):字如其人,谢汉仁的书风飘逸,其书体里既能看到传统的精髓,又有独特性很强的个人面貌。现在看字就能分辨出他与别人的作品了,有明显的艺术风格,未来前途无量。

书法巡展现场

谢汉仁创作感悟

书法本是寂寞之道,长期地沉寂,也不由让自己面对艺术时保持了沉默。对自己的书法,更是无话可说,故此只好说些闲言碎语,权当绪言。

选择书法,其实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本质上来说,这个所谓爱好,与其他人爱好打牌、游戏或体育运动无异,只是让自己的空暇以怎样的方式度过罢了。

追求书法,亦或是追求生命的态度。起初是为满足自己的趣味,以后便越走越远了,加之以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毛笔在宣纸上轻快地分割黑白之时,光阴也无情地分割了你的日月。转眼就到了不惑之年,对于其中的认识有坚定不移的,也还有大惑不解的……

楷书的笔法较丰富,源自于我取法的广泛。为锤炼小楷用笔的流畅稳定,我练习白描工笔,得其轻松灵活;为研究线质的厚重,我摹印几百方,参悟线条的构筑;我学习隶书,借用其静中寓动的变化……总之,缺啥补啥,法源越丰富,感受越深刻,书写时的表现性也越强。

个人的审美情趣决定了风格走向,思想格局决定了书艺的高低水准,此二者,又离不开社会生活的滋养。经历了青少年的梦幻和粗狂,现已步入中年的稳重和谨慎。该为自己作些小结了。

这正是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以生命的态度!

宿诺未践,心常耿耿。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