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写柳体者千千万,为何只他进国展?

2020年03月06日 19:39:473274人参与0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上,北京书家王广杰的楷书入展。他的楷书作品,取法柳公权,而且是学得很像。他的作品堪称十二届国展的唯一,为何如此说?

十二届国展唯一的柳体作品

本百家号书法田园在国展期间,受邀参加十二届国展湖南展区开幕式,参观了展览,并参加了随后的国展论坛。

在论坛上,有人向评委提问:为何唐楷难以入国展?评委回答时讲到本次国展学习唐楷的作品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还有一件学柳体的作品。通过对展厅作品观摩,王广杰的作品的确是唯一一件入展的柳体作品。

王广杰其人其书

王广杰幼年初涉笔墨,跟随乡贤研学柳楷,从一笔一划中奠定基础,始得骨架形势。及长,又随个人偏好,潜心于启功书法,遍观其笔痕墨迹,手摹心追,渐渐领悟,得窥节奏、韵律与笔法

王广杰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坚实之路。由此启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自觉地靠拢离自己最近的巨人在学习;洎至遍观前贤法书,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循序渐进。

王广杰的楷书,大字宽博丰厚,结字自然严密,蔚为壮观。

王杰的大字,外形猛悍雄强,谨守中锋,气足力遒,细究则又笔画凝结,铺展舒畅,他在收持笔锋与发散笔力的两端控制上十分准确、到位、得体,不仅结密无间,法相庄严,而且浑穆清正,雍容有度。

从书写节奏上来看,和缓持重,不疾不利,沉酣荡宕,墨气淋漓。

王广杰作品入展说明什么问题?

王广杰的柳体楷书入展,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写得的确和柳体像,这种像是一种纯粹,毫无杂念。

其次还可以推测出一个原因:中国书协在十一届国展上制定了“植根传统、鼓励创新”的评审准则,虽然选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普通大众还是觉得创新是够了,传统还不够。所以,这次十二届国展,评委干脆选了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但是,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过头了,通过展出作品可以看到,有些入展作品格调、取法甚至书写水平并不太高,这些作品放在以前,根本不会入展。

这样的看法,在王广杰身上是能体现出来的:王广杰初学唐楷与启功书法,继而回到元明、唐宋、两晋,上至黄庭、乐毅、曹娥、灵飞、麻姑,他的学书法道路局限在楷书中,且有“取法乎下”的趋势。

这样的路途,学书的格调是起不来的。

不是说楷书不能学,而是要在充分了解书法的博大精深、知晓书法的各种美妙后,再回头钻研楷书,这样的路途写出来的字,肯定与一头扎在楷书出不来者的字,气质格调都不同的。

总结

话说回来,王广杰的楷书入展,也会鼓励一些唐楷作者,柳体楷书写得和王广杰一样的水准的大有人在,因为这样的楷书,只涉及技法,只要功夫到了,就能写出来。既然中国书协开口子了,那还等什么?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