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名家书法作品 » 宋代书法

蔡襄《安道帖》背后的一桩秘事(附单字放大版)

2020年02月26日 17:19:428904人参与0


蔡襄《安道帖》背后的一桩秘事

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又一高峰。宋人于书道强调意趣,书家的综合文化素养普遍很高,其胸襟阔,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为前代书家所不及。就著名书家而言,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说,其中蔡襄的作品存世较少,然件件是精品。

记得2015年11月故宫举办《石渠宝笈》特展展出了蔡襄的《蒙惠帖》和《京居帖》,我有幸得见这位千年前大家的真迹,当时的感觉是:美得让人窒息。隔着玻璃罩,都得屏声息气。

我此番想说一说蔡襄的另一名帖《安道帖》,该帖创作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纸本,纵26.8厘米,横35.5厘米,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幅书法是行草,释文如下:

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这幅帖只有110余字,却透露出诸多的历史信息。包括作者在内,仁宗朝四大谏官都出现在这封信里。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云:

庆历中, 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四位谏官都以不畏权势、直言敢谏而名重一时。

写信者是蔡襄,字君谟,福建兴化军仙游县人,收信人便是四谏之首余靖。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他年长蔡襄12岁,早其6年中进士,是蔡襄一生尊重的兄长。信中提到的永叔是欧阳修,不需要更多的笔墨介绍了。之翰是另一位名臣亦是大史学家的孙甫,著有《文集》七卷、《唐史记》七十五卷。

王仲仪是“四谏”最后一位王素。王素,1006年生,山东莘县人,其父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名相。这哥们胆子大到什么程度?武将王德用给仁宗敬献两位美女,王素听说后马上写奏章进行批评,仁宗责怪他:“此宫禁事,卿何从知?”王素的回答是:“臣职在风闻,有之则陛下当改。无之则为妄传,何至诘其从来也?”

搞得仁宗没办法,和他套近乎,说朕是真宗的儿子,卿是王旦的儿子,与其他人交情不同,咱们是两代的交情。王德用确实敬献了美女,留在我左右,也很亲近,留下来又怎么样呢?王素竟然穷追不舍,进一步批评说,如果和美女疏远,倒是可以留下来;臣所论的就是担忧陛下和献来的美女太亲近。没办法,仁宗只好叫来管事太监,给美女三百贯钱打发出宫门。

在这封信中蔡襄提到仁宗朝一件大事:广源州(今广西靖西县、田东县一带)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造反。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率五千兵沿着右江东下,并占据了邕州(今南宁),将知州陈珙斩首。侬智高在邕州建立了“大南国”,自称 “仁慈皇帝”,年号“启历”(一说“端懿”)。占据邕州后不久,侬智高即离城辟地,沿着郁江挥师东下。当时“岭南州县无备,一旦兵起仓卒,不知所为,守将多弃城遁,故智高所向得志,”侬智高很快就占领了今天广西东部以及广东西部的大片地区,兵锋抵达广州城下,朝野震惊。

在这样艰难的时局中,余靖以工部侍郎的头衔知桂州(今广西桂林),并兼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即蔡襄信中所言“安道领桂筦”,和大将狄青一起,担负起平定岭南的重任。

“筦”通“管”,唐代设桂管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驻桂州(今桂林),领桂、梧、贺、连、柳、富、昭、环、融、古、思唐、龚、象十三州。蔡用唐代的典故代指余靖的管辖范围。

信中谈到了余靖即将实施的一大计谋:面对侬智高锐不可当的军事攻势,以政治手段来应付,离间西南各夷。

侬智高曾经用厚赠、联姻等办法,与云南的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建立同盟,并在该地建立宫殿作为退路。归仁铺一战宋军大败侬智高后,侬智高携母亲阿侬与弟、妻、子逃到特磨。阿侬到特磨寨后,收罗余部三千多人,日日操练准备东山再起。依附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却被余靖派去的杨元卿离间了,当侬智高将母亲和几位弟弟、儿子留在特磨寨,自己带兵五百及其六妻六子奔大理国,欲借兵反攻。余靖抓住这个空档,命令杨元卿等人率六州兵偷袭特磨寨,擒获了侬智高的母亲阿侬、弟弟侬智光、长子侬继封和另一儿子侬继明。

老太太阿侬是侬智高造反的幕后指使者,余靖本来想杀掉她替战死的将士报仇,宋仁宗又表现出其“仁”的一面,命令将侬智高的亲人们槛送京城汴梁。在监狱里,侬智光殴打看守,企图越狱。有人建议“养之无用,请戮之,”宋仁宗答曰:“余靖欲存此以招智高,而卿等专欲杀之耶?”并且要求杨元卿“若孝子之养亲”那样伺候阿侬,气得他多次向上司“涕泣求归”。

后来侬智高被诱杀在大理国,其母、弟、子失去以他们诱降的价值,宋廷于至和二年六月乙巳(1055年7月15日)将这些人杀掉,这场波及整个岭南的动乱总算平息了。蔡襄信中提到“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时在这一年二月二十四。可见当时宋廷正在使用外交及统战手段,和大理国诸部落协商,希望生擒侬智高来献。

蔡襄在信中还提到一件事:“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奉亲还乡”,指的是什么呢?当时其父亲已死,年迈的母亲随他住在汴梁。他上书仁宗皇帝以母亲年高要回家乡养老为由,要求去福建泉州当知州。在回避制甚严的明清两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可宋仁宗竟然答应了蔡襄这个请求,至和三年二月,他真的带着老母亲,回到福建做泉州知州。

蔡襄为人低调而又爱惜羽毛,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他流传后世的作品不多,原因如许将《蔡襄传》所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其“不妄为人”写字到何等地步呢?《宋史》载: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及令书《温成后父碑》,则曰:“此待诏职耳。”不奉诏。

陇西王应是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兄弟,蔡襄有点嫌皇帝得寸进尺:你舅舅的碑文我写了,你还让我写皇后父亲的碑文。把我看成内廷专门的写字匠了?老子不干!

文臣敢对皇帝这样牛气,李白做不到,明清的臣子更不可能。即使搁到现在,别说最高领导人,就是一个省部级官员,让某位书法家给自家亲人写墓志铭,恐怕不但不会拒绝,而且会觉得是一种荣耀。

——本文刊于《南都周刊

原帖精赏

高清逐字放大

日以

(宋)蔡襄《安道帖》

高清逐字放大

西南

生致

之请

固佳事

之翰

留都

王仲

将来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