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陈振濂|魏晋、隋唐、两宋:韵、法、意,书法转变的深层文化原因解读!

2019年08月21日 19:26:393217人参与0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以一个字概括一个浩瀚的时代,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有趣的反问:

唐人尚“法”,晋人书法中何尝没有“法”?

宋人尚“意”,但宋人的书法中“法”度也十分严谨?

晋韵之王珣《伯远帖》

唐法之颜真卿多宝塔碑

宋意之黄庭坚《诸上座帖》

——把对一个时代的风格概括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具体的现实内容,并且以例外来否定这种概括,这是缺乏理论素养的幼稚表现。事实上,任何一种概括都会带来一种主次关系,都会有例外。但没有概括,我们就无法深入地去把握历史的内在规律。并且,在这样的概括中,我们能发现一种睿智与深邃的洞察力,一种把握历史的思维力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远宦帖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工匠书写抄誊阶段之后,文人开始登上书法的历史舞台。与工匠抄誊的根本区别在于:文人士大夫即使在简单的书写抄录的技术行为中,也会情不自禁地贯注一种精神意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的融化力与感召力,更可以把它解释为主体介入后对客体对象(包括行为)的“移情”功效。书法史上的“韵”的时代,正应在文人士大夫第一次成为书法史上的主角的东晋,应该说是主客体交融汇合的必然结果,它绝不是偶然的。

东晋·王羲之《孔侍中帖

从工匠技术出发到重视人文精神的“韵”,是一个由客体至上到主体精神大弘扬的大转换。这个转换是有物质载体来支撑的——行书行草书即是这一理想的载体。而作为主体牵引的,则是王、谢、庾、郄大家族与士族门阀的兴起,以及像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等出类拔萃的艺术家的崛起。像王珣《伯远帖》所显示出的“晋韵”的风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在西晋有陆机这样更著名的书家,传世也有视为第一墨迹的《平复帖》,但若论“韵”则始终无法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来。而王羲之《孔侍中帖》、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却足以成为“晋韵”的典范与代表。

西晋·陆机《平复帖》


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


而从“晋韵”再历南北朝,即南朝的江左书风与北碑的长枪大戟,再经隋朝的南北合流而至唐,主体的张扬又遇到了建立客观法则的历史要求的挑战。适逢伴随着楷书在唐代的一统天下,又逢唐太宗的雄图大略,于是,壁垒森严的楷法,又成为唐代的标志——它是一种以欧、虞、褚、薛、颜、李、徐、柳为代表的尚“法”的思潮。而这一思潮,又和唐代三省六部大量的“楷书手”“书吏”等互为表里的。

唐·欧阳询九成宫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唐·褚遂良《阴符经》

唐·颜真卿《勤礼碑》

唐·徐浩《不空和尚碑》

唐·柳公权《神策军碑》

唐代是一个建立规矩法度的时代,在政治制度、社会体制方面是如此,在一介书法中也是如此。尽管唐代还有张旭、李白、颜真卿、怀素等狂草、小草书的出现,但就历史而言,仍不足以冲淡“唐法”作为思潮的定位作用与巨大影响。在此中,适当地平衡主体过度张扬,以客观的规则法度来巩固书法自身的构成要素而不使它过于“水土流失”,应该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历史原因。

唐·张旭《古诗四帖》

唐·颜真卿《湖州帖

唐·怀素《自叙帖

唐·孙过庭《书谱

于是,在唐以后的宋代,尚意、尚主体对客体(法则)的再阐释,又成了一个必然的逻辑选择:适逢宋代文官系统与士大夫科考制度的健全,这种重新来平衡客体的“唐法”而引出士大夫的主体的“意”,就有了一个充分丰沃的土壤。再接下来的历史又应该是可以逆料的:当“宋意”张扬到一个极限之时,以元、明复古主义思潮为代表的对“态”的提倡,又成了当然的书法选择……

宋·赵佶《秾芳诗帖》


宋·蔡襄《自书诗》

宋·黄庭坚《致明叔少府书》

宋·米芾《临沂使君帖》

宋·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历史当然不仅仅是在同一层面上正而反、反而正的重复,每一次在主客体上的倾向与循环,都有当时特别设定的前提。它与书法家,与书法的社会环境,与书法史作为历史长度的延续要求,都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晋韵”与“宋意”虽同是张扬主体,但彼此间的前提不同,当时情境不同,其“韵”与“意”也就不可能是简单重复的。以此类推“唐法”与元明时代的“态”,也同样如此。但认清这种种偶然的历史选择中包含着某些合乎逻辑的因果关系,只要不拘泥固执于此,对我们了解书法史还是大有益处的。

元·赵孟頫《汲黯传》

传统,不正是这样被衔接、交替着编织与积累起来的吗?



今天的文章,是录斋从陈振濂老师的新书《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里面摘录出来的!这本书早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这次是重版。

《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内页

当然,录斋选的,只是书里面的一小部分,

只是陈振濂老师对魏晋到隋唐及两宋,“韵”“法”“意”的演变的部分解说!

这本书大致按一个历史时间的顺序,又结合每个时代的书法命题,如此断代:

1.先秦到汉时期的“文字的艺术”章,梳理史前文字符号,古文字,今文字,字体与书体的基本关系;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观念”章,从文字崇拜到实用书写到艺术审美;

3.魏晋到隋唐及两宋的“传统的力量”章,讨论正体与草体,笔法,“韵”“法”“意”的演变;

4.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的“材料之美”章,讲碑学帖学分进,书写与石刻;

5.唐宋元明的“案头书与壁上书”章,研究各自不同的书写行为方式和欣赏方式,形式美展示;

6.从汉魏到唐宋的“书法家的类型”章,揭示书刻工匠和文人书法家的不同身份展现和其间涵义;

7.宋元明时期的“文人风雅”章,讲究学问修养品位和诗书画印一体;

8.近现代的“世纪大转换”章,讨论书法活动方式变迁及其影响;

9.针对当代的“走向形式”章,讨论展厅文化时代、形式、形式的意义;

10.归纳当代的“流派的时代”章:中国、日本、韩国,三大书法流派古典派、学院派、现代派,世界范围的观照视野。

最后是一个问号:书法是什么?


《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目录

它既是史学的(有“史”);又是有专门的时代命题的(有“观”)。

而且,陈老师在提取书法史研究事实时,注重历史现象的综合提出,而不是罗列介绍孤立的人(书家)、物(碑帖),强调它的关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书法史学梳理而不是孤立平面的各类书法文献学家(文字文献和图像文献)的汇纂。


《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内页

同时,这本书还是一部“没有人名的书法史”,把所有必须提及的书家人名、生卒年月、官职、传世作品介绍和传纪简历等一些基本资料,都尽量划为“注”的内容而不出现在正文中。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有“当代”的书法史。一般书法史,都只写到清末。本书却对当代的书法现象、流派、思潮、艺术运动的来源、理由、意义进行了谨慎有绪的论述,既保持客观真实,同时又建立起最基本的当代书法发展分类分派的观察立场和构画出清晰的格局分布。

《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内页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陈振濂学术著作集”,目前已出版13种:

一、陈振濂教授执教三十几年

教学、实践、理论的总成果合集

陈振濂教授几十年的专业教学理念和精英书法理想,在这套图书中都有所体现,从书法史、绘画史、理论史、篆刻史、日本书法史、美学批评、民国专题研究、宋词流派美学各个方面!

拥有这些书,也许不亚于跟着陈老师读本、硕、博哦!因为陈老师带学生也是不动一笔示范!重在方法与思想!

二、多部书稿已绝版

旧书价格比新书更贵

陈振濂教授的这些图书,早年间都曾出版过。

但是,时间久了,好多图书都已经绝版,想买都买不到!就算能买到的,也大都是高价在售,有些甚至比新书都要贵~~

三、新书全部重新配图,

纯理论书,却清晰明了、易读易懂

上海书画出版社在出版这套图书的时候,全部都做了随文配图,将纯理论书,做成了图文书,看来更加清晰明了,读来不累~

四、理论型开拓思维著作,

覆盖诗、书、画、印各个领域

陈振濂教授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的著作,都是理论型的开拓思维之作。覆盖诗、书、画、印各个不同领域。如果你正在寻找论文课题、研究方向,那么找陈振濂老师的理论专著准没错~他提出的问题,随便拿出一个做深入研究,都是篇好文章

下面这个是之前出版的三辑,10种:

最近,第四辑刚刚出版,共三种: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第四辑

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

中国画形式美探究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

《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着力于梳理中国书法发展的五千年古代史和一百年近现代史,运用新的研究成果,讨论文字与书法之关系,印刷与书写问题,材料工具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案头书与壁上书,书家身份与类型,时代变迁引起的形式和流派的审美变化等等。探讨什么是书法?书法艺术应该如何从既有的历史中抽绎出走向未来的“原动力”与“出发点”。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从近代史背景探讨出发,首先点出近代中国文化中“日本模式”存在这一重要事实;对“美术”词源加以考证并追溯其背后无所不在的“观念”问题;论及油画引进、裸体画之争、“美术革命”论战等重大事件,又以大量资料双向考察了近代到中国的日本画家、赴日本的中国画家的艺术成果,更从绘画史学、绘画理论两个主要领域和中日近代美术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中探讨近代中日绘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中国画形式美探究》以“形式”为中心、“美学”为观点,从中国画本身来提出美学问题,强调形式自身作为一个系统的存在,列举了散的透视、折枝与全景、计白当黑、皴法美、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破墨与积墨等形式语汇的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它与其他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独特性;自身系统内部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的分合的有机性;以及创作主体的人与描绘对象的社会自然在形式中的协调与互为消长……

喜欢的朋友可以购买第四辑的组合套装,有特别优惠哦~

这十三本书,录斋每一本都认认真真地拜读过不止一遍哦,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错过会后悔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