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李国胜:国展获奖作品创作的六个维度

2019年06月27日 21:55:205218人参与0

李国胜,笔名山林,河北东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十一届国展优秀作品(最高奖)、第五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李国胜

十一届国展获奖作品

李国胜(河北)

行书节录《人间词话》中堂 243cm×121cm

从事书法创作三十余年了,大大小小也获了十几个奖。经历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种种困惑;也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寻觅;也曾体味过“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若狂。总结这几十年的习书历程,有如下感受:

01

根植古典传统

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对优秀古代经典的继承是一个书法家终生研究的课题。

1、对古典碑帖的认知。这些年对古典碑帖,我还是下了很大功夫。隶书:我先后临习过《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鲜于璜碑》《褒斜道刻石》以及简帛书,上过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隶书展等单项展;楷书:我先后临习过唐楷及魏碑,诸如《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倪宽赞》《大字阴符经》《汲黯传》《宣示表》《文征明小楷》《龙门二十品》及各种墓志,楷书曾获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一等奖;行草书:我先后临习过《王羲之手札》《十七帖》《大观帖》《韭花帖》、米芾各种手札墨迹苏轼各种手札墨迹,黄庭坚各种手札墨迹以及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太白忆旧游》《诸上座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下溯到明清,祝允明草书徐渭草书,王铎各种墨迹,傅山各种墨迹,行书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项展览上获过10余个奖项。

有人说我写的杂,单我恰恰认为“杂”才更丰富,更博大。写篆隶使我线质朴厚、雄强与老辣;写楷书使我庄重、严谨与朴实;写行书使我明白流美、生动、变化与趣味。

我曾和许多年轻的作者以及只师一帖的作者交流过,还是为自己几十年的积淀以及转益多师而造就笔下娴熟的技艺而庆幸!

2、对古典碑帖认知的准确性。“入古”深浅是一个书法家水平高低的体现。怎样入古,大部分人是脱节的。有的人临了一辈子帖,但到创作上一个字也用不上。关于临帖,我这样认识:临不如读,读不如背。临只得形质,读和背却能得神采。黄庭坚云:“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我特别喜欢读帖和背帖: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居书房一偶,燃一只香烟,品一杯香茗,敬对古贤,进行膜拜和剖析,是一种享受。

背帖要过三关:先过“单字关”,背结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邪正,点画的形态、线条的方向、排列的疏密;再过“群组关”,选择一个精彩的片段,然后去背,关注字和字之间的关系,虚实映带;再过“章法关”,背一篇字的整体章法,弄清轻重、缓急、起伏、错落、跌宕,总体把握空间与布白。

背帖的同时,还能关注到其他方面,比如作者生平,所写内容,文学史学,哲理思想等。

背帖之后的收益很大。当我进行创作,写到某字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映现出许多此字的写法;当我创作到某个段落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映现许多古人精彩的段落;当我构思某个作品的总体章法的时候,就会想起许多古人书迹的章法。

比如,当我创作用到“奈何”二字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王羲之《丧乱帖》中几个“奈何”的写法,用上之后就特别出彩;当作品落款时,一般人都落#年#月,而王羲之手札和苏轼手札中有“十二月十六日”之类的写法,如果我们学习用上,肯定会增色;再比如当我们写到作品高潮结尾的时候,出现一“耳”,我就会想到《大观帖》中有许多“耳”的写法,颜真卿《刘中使帖》中也有这样的写法,我们选择用上,作品就会既“古”又“新”。

3、对古典碑帖认知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苏淳元《论书浅语》云:“书法最要在气味,不在用呆功夫。”临摹古帖不是盲目照抄,更不是照猫画虎。我们要分析古人,要有所取舍。一个帖,有的可能学会几个字,抓住规律,就够了。要学会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精彩的部分,我们要弄懂弄透,次要的就丢掉,留下精力去干别的。从古帖中学习“理”和“法”,再用“理”和“法”去消化古帖。

4、学以致用,“用”是灵魂。我常抱着“用”的态度去认知古人,消化古人,没有用的或者暂时用不着的干脆不写。临帖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常用的字,必须学会、学精。根据需要。某一阶段写某一风格,某一书体,就固定写某一帖。搞某一创作,对某些字写不好,就翻阅古人法帖,重点对这些字进行揣摩、研究。有些地方需要出彩,出亮点,重点的这几个字就要写出古人的精彩之处。

5、对古典碑帖的学习不单是临字。临摹古代法帖不单是对古人法书的继承,还应是对古代文化的学习。我们要加强对古人字外的审读,了解古人的生活,古人的喜好,古人的情趣,古人的追求。学习历史的积淀,文学的价值,审美的倾向,甚至诗词、格律、常识。学习书法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他方面。

6、“师傅领进门”的重要性。前些年写字,一直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走了很多弯路。怎样临帖?怎样创作?怎样由临帖转化到创作?我一无所知。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由着爱好,胡写乱写。直到2002年进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学习,才豁然开朗。后来反复进京学习深造以及到其他省市进行交流,才明白怎么入古,怎么用笔,怎么用墨,怎么用纸,怎么用印。由是感叹:

(1)方法不对,路子不对,“自学等于自杀”。我也深深地感觉到社会上的“群众书法家”以及“老干部书风”爱好者,他们有的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在做一件错事。

(2)“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书法关键还是在“悟”,自己摸索半辈子,可能高人一句话就参透。

(3)苦练十年可能不如观人一天。许多笔法,墨法,结字方法可能观看高人几字就能明白很多。

(4)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间词话一则宽54cm

02

锤炼精湛技术

高妙的书法艺术需要书法技术作支撑。看一个书法家水平高低还是看他书法技术是否过关。我始终在努力:如何使自己的字写得更专业一点,如何让别看到自己的字感觉不是很业余!

1、用笔技术的专业化。项穆《书法雅言》云:“书法要者,有正有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也;所谓奇者,参差起伏,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好的书法家用笔都有一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都有一个交待。起笔、收笔多种形态,行笔跌宕起伏。起笔关系到开始,行笔关系到线条的中间段,收笔关系到结束。

用笔技法有:提、按、顿、挫、绞、转、翻。简单的书法家两三个动作,高人能用到七、八种,而且能连贯使用:有提有按、有顿有挫、顿中有挫、边行边绞、转中带翻。边收边放,收放自如。边开边合,开合有度。不经过几十年锤炼,难得精湛技艺。

2、用墨技术的专业化。用墨也不是单一的:浓、淡、干、湿、枯、润、涨。墨色处理,层次变化,很重要。欧阳询《八法》云:“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孙过庭《书谱》云:“带燥方润,将浓还枯。”

3、线条质量的专业化。线条质量是检查一个书法家的专业标准。好的线质应该是富有弹性、朴拙、厚重、老辣,如大海之波涛,似万岁之枯藤。它是丰富的,也是变化多端的。

章法布局的专业化。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整;既知平整,复归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整。”。赵宦光《寒山帚谈》云:“字法了意,非言可竟。若详说之,会须刚柔相经,权正相兼,平险相措,筋肉相着,古今相参,圆阙相让,行涩相宣,理事相符,意兴相发,必如是而后字法能事尽。”一个专业的书家于章法布白应有良好的训练:

(1)整篇布局应有空白,给人遐想的空间。古人常讲:计白当黑,计黑当白。

(2)整篇布局应有主次之分:强化重点,亮点,美丑对比。

(3)整篇布局应有节奏变化:有强弱,有虚实,有快慢,有起伏跌宕。

人间词话二则宽56cm

03

关注细节、真诚书法

一个好的书法人应该用敬畏的态度,拿出诚恳、挚爱,认真负责地对待书法,关注到每一个细枝末节。比如创作打格子,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格子画得是否够水准就能检查出一个书法家的素质。再比如底稿设计,铅笔画线,完稿后是否把铅笔痕迹去掉也关系到一个书法家是否仔细认真。再比如接纸(有时一张纸完成不了创作,就要接纸,还有时为搞效果要拼接),接纸的水平能体现出一个书法家的素质。好的书家应该能达到装裱师的程度,纸接得天衣无缝。接纸缝隙的大小,是否均匀、平直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效果。另外,好的作品还应该是干净、平整、雅致,这关系到作品的气息,格调。严格要求、仔细认真、精益求精。要成就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学会讲究:

1、讲究用笔。选择毛笔很重要,不同的书体要选择不同的毛笔,创作时尽量用新笔。写篆隶、大草要用好的羊毫笔,以求其苍茫浑厚;写精到的小行书要用精细的弹性好的笔尖锋利的狼毫笔,以求其雅致、精到;写小楷一定要用好的小楷笔,以求其娟秀。常见到有人用秃笔作小行书,用大笔写小楷,须知:用没有笔尖的毛笔,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写出精美的字体来,尤其一些牵丝映带。

2、讲究用纸。写篆隶大草要选择生一些的质地好一些的生宣,这样线条质量高;写精到一些的小行书、小楷就要用稍微熟一点的不洇墨的宣纸(诸如熟宣、粉签、熟绢等)。而且要讲究纸的质量、质感。尝试用其他纸张,比如一些土纸、信笺纸、包装纸,有时效果会更好一些。不同的纸张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思考过古人用纸,明清以前是没有现在的宣纸的。也不会象现在这样,动辄8尺。还有用一些老纸效果也比较好。新买的宣纸一般来说放上几年还好用一些。没有合适的纸张是写不出理想的作品来的。

3、讲究用墨。一是讲究用墨的质量:颜色纯正,黑二发亮,没有异味。另外讲究墨色变化:浓、淡、干、湿、枯,写出层次变化来。尝试研墨书写,研的墨汁层次变化更明显。

4、讲究用印。一是讲究印泥的质量,比如用好的朱磦,朱砂印泥(好的印泥和差的印泥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好的印泥印出来颜色正,有立体感)。常见有业余选手用劣质印泥,除颜色暗淡以外,还在纸上有油渍,影响了作品质量。再是用印的章法:排列、对比、、错落,阴文和阳文的结合(工稳印和写意印不能混合使用)。铃印位置相当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毛笔,合适的纸张,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心情,笔墨相发,才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认真了,仔细了,态度端正了,功夫下到了,作品自然会回报你。

世说新语一则宽46cm

04

读五车书,养书卷气

气息和格调是一幅书法作品真正的灵魂。胸有诗书才能下笔不俗。

1、读专业书。读古代碑帖、古代书论名家创作论、高手谈创作、碑帖分析、书法技法等。比如《说文解字》《文字论》《文心雕龙》《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东坡题跋》等等。

2、读诗词、格律书。比如《唐诗三百》《宋词三百》《元曲三百》《诗词创作》《对联创作》《笠翁对韵》等,并强迫自己搞一些诗词、散文、对联创作。

3、读古典哲学、美学书。比如孔子《论语》《大学》《中庸》《易经》,庄子《道德经》以及《世说新语》《人间词话》《菜根谭记》等。

4、读古典文学书。比如古代优美散文、古典名著、传记、史记等。

5、读当代优美散文、诗歌、文艺评论。

6、读外国哲学、美学、形式构成、艺术装饰、建筑设计。

7、欣赏古典乐曲,丝竹、古琴、古筝,古典舞蹈,欣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国粹,陶冶精神情操。

世说新语数则宽50cm

05

走出书斋,怀抱自然

书法作品要有高的境界,大的气象,必须走出书斋。书法贵“悟”,只有广泛的同社会接触,和同行交流,在大自然中体悟,陶冶精神情操,才能写出高超的作品来。

1、实地考察古代经典作品。现在看到的书本上的东西,互联网上的作品,和实际原作是有差别的。看古人的碑刻作品,我们是要通过刀锋看笔锋。看真实的古人墨迹,才能了解到真实大小,所用纸张,用笔细节、墨韵层次、风神格调、甚至装裱环节。我曾到过四山摩崖,观看雄浑的经书;我曾到过西安碑林,观看严谨的唐楷;为了观看《西狭颂》,我曾跑到过甘肃成县;为了一睹古代《经书》,我也曾奔波到敦煌;更不用说为了观赏古人手札,跑到京城故宫。所到之处,无不令我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2、实地观摩当代优秀书法家作品。我常说;你没到过国展现场,就不了解国展作品。书本上印的和实际作品出入是很大的。现场去分析研究,远比纸上谈兵来的实在些。

3、现场交流,实地创作。百闻不如一见,现场看看名家的书写状态与过程,实地看看高手创作作品的过程,高手对决,那种状态,一定受益匪浅。

4、壮游山河,怀抱自然。一览江南烟花三月,再睹塞外风吹草低;见过大江奔腾一泻千里,仰视绵绵山川白雪皑皑;伫立水乡细雨濛濛,泛舟西湖碧波荡漾……会感叹人生美好,笔底乾坤广大。

董其昌书论 宽120cm×高240cm

06

融合时代精神,创作经典作品

我们呼唤时代经典,呼唤审美崇高,也呼唤艺术的包容。书法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多元的时代,由过去的实用进入了展厅。我们不能求全责备,盲目批评当今的“展览体”“拼接风”“浮躁风”而是融合进这个时代,用时代审美重新去理解古人,塑造古人,开拓创新。

1、融进构成美。当代构成意识应该给书法一个思索;

2、融进建筑美。当代华美的建筑,奇异的造型也应该给书法一个启示;

3、融进音律美。丰富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应该体现在书法创作;

4、融进舞蹈美。丰富的造型,优美的动作,书法也应借鉴;

5、融进哲学思考。一幅好的作品应该给人一些思考,一种启迪;或悟到人生,或悟出哲理;或体现状态,或表达观念。

时代精神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集体意识,因此书法艺术的时代性从社会文化价值的本质意义上说应具有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真善美来完成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文化创造。学习与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提升正能量,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而多姿多彩的书法事业作出时代的贡献。

敬畏经典,真诚书法,关注细节,融合时代。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