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古人“高考”作弊太狠了,抓老鼠拔毛写小楷,大开眼界!

2019年06月07日 22:44:432079人参与0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其重要性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的成功,意味着拿到了通往官场的火车票。为了拿到这张火车票,有的人寒窗苦读,期望以真才实学取得;有的人则另辟蹊径,处心积虑修炼作弊之法,作弊便应运而生,各种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考试作弊在中国可谓古已有之,作弊的种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千奇百怪,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掇其要者,可归类为三大类:请托、替考和夹带。

请托,即通过关系,贿买考官,打通关节,以谋求录取。具体方法有探题、关节和偷改。探题即考前探知试题,通过贿买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泄露试题。

如果考生家境贫寒,即不能贿买考官,又不能请枪手代考,那还有一种最便捷的方法:夹带。

夹带自古以来就是考试作弊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手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后世最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的,有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的,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写满了字的衣服,这个要是穿在身上,是不是瞬间感觉有点“满腹经纶”的感觉?呵呵!

写满了字的内衣,考试的时候偷瞄起来真的方便吗?

除了衣服和内衣外,连袜子和鞋子也不放过,果然是无所不用其极啊,会作弊的果然都是高手。

这个不是考卷,而是一块长45厘米宽35厘米,双面书写的丝绸,每个字只有2—3毫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号字体。现在打印不稀奇,而这篇手抄四书共2万8千余字,字字的笔划细如发丝,也不能怪它稍有潦草,这可是一笔笔书写出来的,先说这字数,要知道一篇考卷的字数是有规定的,清顺治时要求550字,康熙时要求6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这就等于乾隆时代40篇考卷的字数。

再说说用的笔,这个小楷笔也难以胜任,经专家鉴定,这是用老鼠的两三根胡须特制成的笔,是专门用来书写考场夹带小抄用的,手抄这2万8千余字十分不易。可见当时的考生为了功名用尽心机,将这样的丝绸夹带或纸夹带卷成小卷,塞进空心的笔杆里、缝在衣袖里、藏在干粮里、辫在发辫中、藏在砚台底部等,费尽心机地带入考场伺机作弊。

还有另一种小抄,例如作弊工具书《四书典仓》,全书长约八九厘米,宽约5厘米,书内浓缩了“四书”的精华内容,上、下两册共计11万余字。书中的字用的是馆阁体,写字用的是用老鼠胡须特制的“鼠毫”,眼神不好,力道不好的真干不了这活。

天津一位青年收藏的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间的科举考试作弊工具,这是个火柴盒大小的卷本。这样的卷本仅仅火柴盒的大小,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每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

字小到一粒米可遮住8个字

实事求是的说,能将这些蝇头小楷写着么精细,足以令当代好多书法家汗颜,“制作”这样一件小抄衣服或是小抄书也是很费功夫的,至于在考试中能不能发挥功能,找出头绪,还得问问当时这些“舞弊高手”,谁用谁知道!

当然,对作弊者的惩处历代都很严厉,清代尤为严酷,惩处的办法,主要有枷号、斥革、刑责等。

但是如果你对古人们的这些作弊手段跃跃欲试

那请跟着一起把以下这句话默读十遍:

作弊不如多学习!学习使我进步!

学习使我快乐!我爱学习!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冯成驹

图片:来源网络

综合:字媒体、书法字典网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