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陆璐:寻求当代书法创作意义

2019年01月19日 19:46:472141人参与0

陆璐:寻求当代书法创作意义

    新世纪,中国书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选择以及新的艺术道路的拓展,书法将以更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凝聚着书法家对生命、生存、生活、生态的全部探求结果。其书法形式总的将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异与更新,纯古典传统派、新古派与“现代派”书法及“学院派”等组成了当代书坛丰富而多彩的格局,新时期二十年以来,形成的“多元并峙”、“百花齐放”的书坛局面已成时代风貌。尤其是近十年来的书法创作走向了纯艺术化,走向展览示人,使书法更具强烈的现代意识—大众性、社会性、竞争性和功利性;走向抒情性和闲情逸致。因此,追求视觉冲击力和感觉刺激成为当前书法创作的普遍风尚,那么研究书法创作的现代意识具有相当的意义。

    具体地说,现代意识体现在以下方面:

    当代书法创作形式;当代书法创作自觉;当代书法创作个性;当代书法创作媒介。

一、当代书法创作形式

    书法创作的主流形态是追求强烈的形式。书法艺术辉煌而又艰苦地走到今天,她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呢?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书法自身的特别的形式。中国书法是一门高度成熟的艺术,传统历史悠久,大师如云,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皆丰富又被古人一一占绝,书法发展的难度就在于借古开今的基础上于形式上有所突破。纵观书法史,实际就是书法艺术形式史和风格史。肯定形式,实际是在肯定人的创造性,即形式以其迭代更替、循环上升的翻新内容,对内容予以各具形式特色的审美创造。千百年来,书法形式千变万化,因此有区域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所以形式在一定层面上是风格的同义词。

    我们今天提倡书法创作的形式感,实质是倡导时代性、民族性、个性,进一步说是引导时代的、民族的、传统的和作为书法家个体的创作精神。这是呼唤精品褒奖个人风格,这是时代对作为书法家的生存尊严与生存状态特别呵护的结果。这里尊严的最大体现是书法家创造精神的自由释放,而个人风格正是表现在书法创作这一创造精神的物化形式。换言之,书法强烈的现代形式感就是书家智慧、才情、学识、修养的外化,是物化了的中国书法语言。

    书法形式感是什么?是书法作品外在整体所呈现的某种视觉特征。当代书法以展览效应为最,所以追求视觉效果首当其冲。传统书法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艺术性依附于实用性的特点,从而导致传统书法视觉冲击淡化。相比较而言,当代书法创作思潮、运动交相涌起,通过展览对书法创作方法及创新发展方向多有探索和收获。当然,并不是说传统书法没有形式感,只是说形式感的强弱和视觉的强弱罢了。事实上,书法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既然是“有意味的形式”(同样是“有形式的意味”),那就表明书法从走向成熟的那天开始,甚至在最原始的刻划符号开始,就有形式感了,这是形式感本身的客观性所在,也说明了形式感只有当作品被接受者欣赏的时候才显示出来。所以形式感发端于现实并适应于相应的时代,如甲骨文、金文、秦汉石刻、摩崖、造像、汉简及晋人手札,唐楷、宋行书、明清文人书法等不必赞述就可以体会到。某一历史阶段为人们造就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文化环境,这个空间和环境不仅为其时的艺术家提供了捕捉、撷取和提炼形式感的条件和材料,而且,每个时期,每个历史阶段也同时在孕育、培育、完善和造就了书法家对时代形式的感受能力,也充分说明了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崇尚、好恶和价值取舍,形式感的内涵和倾向也有差别。不同的时代,形式感则必不同,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也不断地更新、发展和变化着。有时候,后一时代作品的形式撼与前一时代(时间)的形式感有相当大的差异甚至形成对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式感水远是发展和变化的,这从书法史上肴并不鲜见,就是近二十年的书法创作,难进不是这样吗了?

    -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展时,大多数书法创作仅仅停留在30年代一些文艺家对书法创作的认识高度,但也确立了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鹤立鸡群的地位;

    -80年代中期的书法受美术思潮的影响,汉字艺术极力想摆脱汉字,所谓的“现代派”书法发韧。80年代的二届、三届全国展及中青展.使一大部分书法家脱颖而出,他们中的大多数正是当代书坛的先导人物,是全国及各地书坛的中坚、骨干,有些是评委。

    -80年代末期江浙的行草飘逸劲健,辽宁小草书,河南大幅巨制等初步占领了书坛前几名地位,尔后山东、黑龙江、广西等省纷纷崛起。

    -90年代初期,书法的多元并进局面开始形成,1993年至1994年中国书协频频推出一些展事,使书法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特别是“广西现象”引起了书法界的极大震动,“形式至上”的口号响亮至极。

    -1995年以后,当代书法创作的“学院派现象”又为书法创作思潮推波助澜。

    -1996年以后,书法艺术创作更加自觉、宽松、自由。充满竞争的书法界走向多元并峙、“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书法形式及展览效应越演越甚。许多书家就是从书法创作,确切地说是从书法展览中走了出来,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家,通过展览一举成功的比比皆是。

    当下的观念是重形式感,形式在发展,在变化,形式感越来越强。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是近二十年书法变革的主要方面,这在逐年的创作、展览中自可领略。创新与突破主要表现在形式感上,即书法创作,主要是形式的创作,所谓突破也就是形式的突破。从此意义观之,一部书法史,是书家创造书法形式的历史,书法风格史也就是书法形式史,也是人类探索和认识审美形式的历史。

    中国书法就是因为自己那种特殊的线条、结构布局等不可替代的形式才获得存在的理由,才有继往开来,深人发展的基点。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今天也可说“形式当随时代”。

二、当代书法创作自觉

    当书法创作由混沌走向规范,由自在走向自觉之际,书法艺术真正走向成熟,即审美自觉、艺术自觉是书法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也是构成当代书法人格成熟的重婪元素,还是书法现代意识的核心之一。自觉与非自觉,可表现出书家主动性与被动性心理,“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乐之”就是高度自觉的一种内在因素,这种内在因素产生于书家的文化素养和书法修养及外部环境中。

    书法创作自觉可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一)自觉的技术。创作优秀的书法作品首要的即在于它的技法(包括点线、用笔、结构、节奏、布局等)出类拔萃,确切地说,“学院派”理论中提出的技术品位提法更为合理,内涵更丰富。决定书法技术品位的除笔法、结体之外还有许多内容:如,整幅作品的大效果、大局面的控制,对纸张的理解与驾驭,对格式的把握,以及空白的处理等等。任何一件书法创作都依托于自觉的技法手段,凭借过硬的手上功夫,准确而又到位地表现出来。

    (二)自觉的审美。书法是视觉艺术,视觉上看着美,看着舒服是书法的特性之一。在写字观念生存了上千年的书法,就因其审美而代代相传,而如今展览和大众的审美是书法今天的外部环境,追求视觉大效果是第一感,形式美是书法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每创作一件书法,便是一个独立的视觉氛围,即使所有的书法放在一起展出,人们也不会忽视单件作品的生命力,自觉的审美—自觉地找相应的形式美,非常有必要。

    (三)自觉的创作意识。哪怕是十余年前的书法创作,在今天看来都很弱,不就是不同的书家写几首不同的‘有j还是相同的)唐诗宋词或名人佳句,许多书家都在重复自己的写法,根本谈不上创作意识。就是今天在书法大潮中的顶尖人物,回过头去看看十余年前的作品,大都“不堪人目”了,为什么呢了因为近儿年的书法发展实在迅猛,主要体现在自觉的创作意识,作品可流露出一些“东西”—有构思、有思想、有技术、有激情、有冲动,有为实现视觉效果的做旧、上色等不择手段的应用……作品都有想法,自然有一定的深味。所以,自觉的书法创作意识已是书家素质与观念的试金石。

    (四)自觉的参与。今天的书法家参与书法不遗余力.心甘情愿地花大力气,花大本钱。各种名目书法培训班的火热,大刀大刀的宣纸扛I'J家,花大址的钱购置大址的高档的书法古帖,高层次的展览观者云至等等.这些书法家大都是自费,在市场经济讲物质讲安逸讲投资的今天,我们的书法爱好者都一门心思地搞书法创作,一方面说明古老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说明精神文明的力量,其实更有力地说明了今天的书法讲求更自觉地创作。

    当代,书法创作相当自觉。

三、当代书法创作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百花齐放”。艺术是讲究个性的,“有个性才有魅力”,个性需要有质量。个性质量,是指书法家创作寻找最为恰当的笔墨技法鲜明地表现自我,达到与评委、与观众有力的“艺术交流”。书法创作个性是书法家通过作品确证自我身份和地位的重要中介和证据。创作要有个性,就充满挑战,此正是展览效应最激励人心的地方。

    当代书法创作倾向有一突那的地方,就是分解书法技法中的许多要素,着重突出了其中的某一元素或某些元素,并夸张出来,使之成为自己找到的东西,即个性。每一件书法作品,都必然凝聚着书法家对生存、生命、生态、生活的全部探求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共性的书法技巧了无痕迹地消融在个性之中,让个性的东西透过书法作品,感受到一种更为深沉、广博的艺术气息和艺术精神,这才是个性的意义。

    当然,书法创作需要从高度、宽度上表现个性,它是书法创作繁荣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但书法个性往往又悖于两难之题—一方面,没有个性的作品不受注意,“不出跳”;另一方面个性太强烈,又容易形成个人的不良习惯,而不易被察觉。所以我认为,传统(即共性部分)是当代书法个性的前提和主要内涵。传统(共性)与当代创作(个性)是互为依赖的,其关系为;

书法.JPG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浓缩了的书法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基本材料,我们所认可的书法个性是离不开传统书法实质和规律的,同时,个性又受时代气息的左右影响,受书家的价值取舍、阅历、感受、才情等素质的控制。

    一件优秀作品的个性中,总是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先辈同类作品的共性。书法作品也像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书法是再生和共生的,在总体上必是代代相延。后期的创作也总是对先期创作保持一定的承继关系,这是因为有书法艺术总的一个规律和审美制约着。尽管每个时代的创作对前一时代都有所变异,但在新的“个性”中,依然带有万变不离其宗(共性)的痕迹,这是任何艺术门类都具有的承继性的一面,书法艺术尤甚,这也是书法个性更难的原由之一吧。

    近观当代书法,追求极端个性的书家有两部分:一部分受西方美术思潮影响,受日本书法启发,强调线条对空间的分割,大开大合、强烈对比,玩墨象、变形、夸张、重组等;一部分在传统碑帖墨迹,甚至是民间书法,砖瓦铭文和新出土的书法文字中寻找那些个性突出、幼稚、不成熟(不稳定,风格不定型)但又适合自己的口味,适合现代人口味的作品,又以现代人的观察方法去诊释、演绎、归纳、移植、借鉴、组合,从而达到自我个性的目的。值得提醒的是,个性泛滥和膨胀是决不可取的,因为真正的个性应该是经过书法传统文化的洗礼,扎根于传统书法,又体现出书法创作中鲜明的、生动的独特性。同时,这种独特性在本质上还饱蕴书法的共同性和丰富性,因而才具有深刻的历史穿透力和普遍涵盖力。所以说到底,书法个性还是产生于艺术家的品性素养和心理结构之中。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一部书法史,也是书家书法个性史,因而,弘扬书法个性,乃当代书法的主题之一。

四、当代书法创作媒介

    书法是通过物质媒介而外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也只有通过媒介来反映审美主体及艺术内涵。书法媒介不外乎展览、大赛、专业报刊、一般书报刊和出版物等等。媒介的定位很重要,媒介定位是指一个传媒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传媒的地位、作品质量、受众书家类型及该媒介有别于它媒介的特质或价值。这些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定位的几大展览和展览作品集的推出,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相当巨大,具有指挥性及权威性。除几个全国大展影响之外,《中国书法)杂志作为媒体,起到龙头作用,该杂志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书法创作繁荣的一个缩影,功不可没。其它诸如电视书法大赛,《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之友》、《书法》、《现代书法》、《中国书法教育报》、《中国书法报》、《青少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书法丛刊》等媒介也推波助澜。电脑多媒体在书法创作中有多大的作用和意义还有待于今后书法创作的发展与走向,但作为最新科技媒介,多媒体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理应成立,相信对书法创作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很显然,当前书法媒介中全国性的大展最具效应,也最具现代意识,但多年不变的设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书法创作,极有个性又见深度的作品往往不见得被隆重推出。按理来说,全国奖对当代书法创作应具良好的导向作用,按时代的发展应设几个集体奖,对地域的、省的书法开展活动有一定的鼓励和促进;对个人奖应具有时代意义,诸如风格奖、技法奖、形式奖、探索奖、全能奖等等,一句话,奖项的设立能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积极支持,使书法在当代更加蓬勃发展,健康而有序。

    每一次重大的书法创作活动都有赖于主办者、赞助者的努力和投人,主办者的专家权威自身的胸怀格外重要—媒介宽容的氛围。

    书法媒介的宽容会打破许多既定的创作模式,它将时时、处处提醒书家去突破和超越原有的书法特性,客观上,书法创作的特性是存在的,且应该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其风格随着人类的智慧、审美、时代而日益丰富变化。由于媒介的宽容,就自然容易促进自我否定、自我扬弃,从而辩证地、健康地成长,从而提供更多的创作模式和参与机会。

    时代意义是任何艺术门类孜孜以求的。书法创作的现代意义在今天被倡导与被推扬,正是崭新思维与创作思想的具体表现,它是当代书法家们憧憬的理想,又是当代书法家锲而不舍的时代目标,是书法推上又一高峰的前提和保证,也就是说,将书法创作现代意识导人整个书法史发展链系统中,将历史意识、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置于一个合力之中,才能使今天的书法创作更具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历史性。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