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书与法的探寻者——胡文辉书法作品网络展

2019年01月14日 16:43:056157人参与0

书与法的探寻者

——胡文辉书法作品网络展




胡文晖,号蜕者,别署蜕斋、渐行堂,1974年生于河北黄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沧州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参展及获奖:

第二届“兰亭雅韵”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获一等奖(北兰亭、央视书画)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佳作奖(中国文联中国书协

第三、五届中国(芮城)永乐宫书画艺术节 获优秀奖(中国书协)

“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赛 获优秀奖(中国书协)

首届“岳安杯”国际书法大赛 获三等奖(中国书法院)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 获三等奖(人民日报社)

第二届“正立阳光·希望圆梦”全国书画展 获二等奖(甘肃书协

2007年《书法报》海选 获书坛新秀奖(书法报社)

河北省书法最高奖 获长城奖(河北书协)

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九、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三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四、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等权威性展览三十余次。

应邀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国家画院主办的《经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三品美术馆”开馆全国书法名家题贺展,“道亦载道”——北兰亭成立五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央视甲午上巳42人书法雅集。2009年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为“河北十大青年书法家”。2009年、2013年两次荣获黄骅市政府“精神文明成果奖”。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胡文晖书法作品集》等。


书与法的探寻者

——胡文辉书法作品网络展


胡文辉十届国展书法作品

胡文辉十届国展书法作品


艺术(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评论


书与法的探寻者—胡文晖

 

文晖早就让我写篇文章,我亦慨然应允,并从内心里想给他好好写一写。奈何,拖来拖去,竟是几年。希望文晖不要怪我。

这些年,和文晖别多聚少。聚时,如同台一戏,别时,如观者欣赏他的演剧,时时有精彩呈现给大众。我换着角色、角度观照他,真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一方面是他在书坛各项展赛上成绩不凡,得到了专家书友们的普遍认可。尤其他去年获得央视书画频道举办的第二届“兰亭雅韵”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更是千里马遇上了真伯乐。这个奖虽然是个民间的,但它的分量在书圈里却是公认的。另一方面,台前幕后的走动,也让我对他和他的书法有更多的理解。书法怎么能离开人呢!了解一个鲜活人,才会更好的理解欣赏他的艺术。有句话说“看竹何须问主人”,这里还有不得相知相识的遗憾。看竹欢喜,再和主人攀谈攀谈,那意味一定会更足,亦或有未期的收获。有时,我以文晖作参照对照古人的那些言教,真是应了那句话:“书如其人”。文晖成了我会古通今的导师。

我和文晖都是黄骅人。挨着海,“看看大海”,对我们来说不用特意安排。这儿,地碱水咸,但是冬枣又脆又甜,像这里的人心一样干脆厚道。我和文晖都是在这么一个环境里长大的,又同是一个家族。基因里有重叠的部分,血管里流着这方水土的养料。相识的近二十年光景里,我们有很多相同的话题和追求,面临很多相同的人、事和经历。人生的旅途上有这么多交汇的地方,这是多么大的因缘啊!

曾经听一位朋友说过一句话:做一下人生的减法,不过是遇到几个人,做了几件事而已。若是这样的话,我愿将文晖引为这几个人之一。何以故呢?因为我从他那里照见了我的心,他见证了我,他是我的一面镜子。想必,我也会是他的一面镜子。两镜对照,所见者何?两个人都会哈哈一笑.

2004年,我到北京求学,是借了同学五千块钱来的。那个缘起倒是记得还很清晰,不光是为了充电,更主要的是想了知人生的真谛。当时还写了首诗,提到了颜子和“朝闻道,夕死可矣。”后来把诗丢了也忘了。村子里来的土老帽不知道北京的水深。幸好有苑涛大哥召宿在竹苑,但钱还是忽忽地飞。快到弹尽粮绝的时候,两位菩萨站到了我面前,文晖带着一位范先生来,拿了五千块钱买了几张字,那真是雪中送的炭。象这样,文晖还帮过几位同道中人。

小时候常看到书法作品写“翰墨因缘”、“以书会友”之类的词语。到了这个经济时代,文化人常有相濡以沫的境况,个中心绪又如何“为外人道也”。

每次回老家,文晖只要知道,一定邀上朋友们聚一聚。时光都到了二十一世纪,汽车比驴车快多了,回趟家也不过三四个小时,每次却都如久别归家的游子,和朋友们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感叹,奈何这颗不今不古多愁善感的心啊!文晖给了我世间的温暖和感动。偶而地,我们也跑到歌厅吼上几嗓子。文晖唱歌如写字,选唱的多是委婉流畅的抒情歌,那种令心投入的劲让人感动。他唱的也好,大似书法里的“婉而通”,并“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低回高亢,质直婉转。闭上眼想一想他的书作,有异曲同工的妙合,是情性哀乐的袒露,对你会产生一个牵引的力量。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种艺术要打动人一定先要打动自己。何以能打动自己呢?——内心的需要。汪曾祺老人有一句话:“人是孤儿”,看到不禁落泪。世间这些真善美的艺术难道不是我们内心的召唤吗?文晖的歌唱是他内心的表达,从他的曲调里流出他的细腻、柔情、深沉和睿智。

文晖写字也是直指内心的,一如他唱歌。

《楞伽经》里有一句话:“心如工伎儿,意为和伎者,五识是伴侣,妄想观伎众”。

当年,熊十力先生著《新唯识论》到《明心章》,感到下笔甚难,乌以风先生以之告诉马一浮先生。湛翁说:“心诚不易说”。冯达庵先生在《心经广义》中说:“心有真有妄,一而二,二而一。”文晖写字能关注于此,便是直指了书法的本怀。这种态度,认知和实践,自古以来的大书家无不起于此,行于此,归于此。今日社会,大家面临种种规则,种种诱惑,种种繁复,书家能够不昧此心,由妄归真,这便是入道的梯航,书法的光明接引处。只这一点,就足以礼敬文晖了。

陶弘景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个地方行得、会得、说不得。

东坡先生说过;“有道而不艺,则物虽行于心,不形于手。”文晖在艺术体认、实践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他爱读书。尤喜老子的《道德经》,以此开阔思维,体味人生。书法史论的书他更是未曾释手。在经常的交谈中,能发现他喜欢心与古会,思接古贤。这样的艺术实践必然有了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的多角度关照。

阳明子提出了“知行合一”。书法是文晖知行交汇的入口。书法、艺术、人生、人性次第展开,这种体证玩味,个中消息恐怕只有文晖自己了知。这份“怡悦”如何道得?真想到他的山中,望一望那岭上的白云。

他在书法取法上有很宽的视野。凡是古来遗存,不管碑、帖,只有合他的胃口,他都会取来我用。这是一种通达的艺术观。同时,他的思想里有强大的过滤功能,用“六经注我”的办法来丰富自己创作的手段,篆、隶、楷、行、草无不涉猎。在解读重构的同时,他并不忽略对境实临,并常以张旭光先生“不到位者,何谈味道”来警策自己。对今世的书法状态,他同样持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流行书风,若流有源,行其道,又何妨”。

艺术这个东西,怕设篱笆墙。站在领地里边觉得安稳和拥有。站在篱笆墙外面的人看一看,未必是同样的感受。

随着文晖实践、积累的深入,他的取法在以“二王”为基础上,逐渐集中在杨维桢、谢无量、高二适、良宽的身上。我想这是积于两个原因:首先是这类书作投合他的情志意趣,萧散简远,如岩穴高士,渔樵钓徒,一下笔便牵动了他的神经。再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长期的碑帖实践,找到了一个融接在一起的点。去几分帖的精细,碑的方峻,增几分帖的质拙,碑的使转,调和再三,便成了现在的这种风貌:灵动而不失劲健,稚拙而佐以妍妙。这个风范在他的各种书体中贯彻始终,所以如此,当他是长年以来关注心灵的结果。精神气质中化出的书作,如深根的大树,叶子片片不同,却是同一生机。

以我私见,文晖擅长的几种书风中,最能代表他的当是小行草书,以魏晋气息来贯通诸家,简约自然而才情溢出。我见到他的更大的作品多是从谢无量化出,力求静穆中的苍润。但仿佛气局可更广大一些,睿智的文晖当是早有关照了。

过几天,张荣庆先生邀办的第十次上巳雅集就要在京开幕。老先生定了今年的主题:佛法与书法。明其本,通其末,真是个有意义的举动。

末了,把六祖大师的几句话供养给文晖和朋友们:“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衷心祝愿文晖在书法乃至人生的修行中功德圆满。祝愿有志于斯的朋友们都能功德圆满。

注:本文作者胡庆恩,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