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既是书法家
又是一位山水画家
他集诗、书、画三艺于一身
然而却
早年丧父
中年丧妻
晚年丧子
人生悲痛
全都未能幸免
少年时,身处动荡年代
壮年时,遭遇多次政治运动
值改革开放,已及暮年
他是被江淮一带
所熟知的文史老师
杨尚模先生
杨尚模(1920- -2011)号柳溪,笔名江淮眊叟。安徽无为人。早年入安徽学院(后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攻读教育学,后兴办私学。长期从事中学文史教学,工诗,擅书画。诗书画融为一体,风骨老健,逸韵天成。江淮一带,誉为三绝。
先生幼时居穷乡僻壤
喜读诗书
及长,入国立安徽大学
早年兴办私学
后长期担任中学文史教员
教坛时雨育新秀 学海春潮涌热流
其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不畏清贫
痴心诗书画
诗宗清代渔洋、随园
书宗魏晋诸家、于右任
画致力于山水
始法清“四王”
上溯宋、元、明诸家
后师宾虹
先生作画
自娱自乐
孜孜以求
青年时期的杨尚模 英气逼人
岁月跌宕
世事变迁
先生未及而立
其父病故
人至中年
妻因病撒手人寰
先生孤身一人育四儿两女
并赡养老母
晚年
身边的爱子
又因病离开人世
生命的别离
人生的悲痛
都被他经历得透彻
太多的无奈与惨痛
已将他消瘦成树
憔悴成草
劲酒少和气,哀歌无欢情
故乡不敢思,登高望锦城
锦城那得去,髣佛蟆颐路
遥知尊前人,指我题诗处
我虽流落夜郎天,遇酒能狂似少年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
在生死别离面前
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任何安慰都是无济于事的
平庸的心境
无法安抚受难者无尽的悲伤
先生只能沉浸在书画的世界
一个人
饮尽心酸
饮尽磨难
清竹图
临池写出青青竹,为爱清风入座来
执手未成十日饮,一枝聊赠当家醅
你曾告我:“每个人家庭都有一部难念的经。”对我启发很大,顽躯尚可称健,大概我较能不为“难念的经”所恼,如果“恼”来迫害,辄知避免。
寄兴于诗、书、画,幸能展纸洒墨,画一山一水,作精神旅游。“我欲仁,斯仁至矣”造物其奈我何耶?
明春拟重游九华
抛去“家经”念“佛经”
——杨尚模致友人裕思
同心同德 至大至刚
暮年时期的杨尚模 淡然儒雅
走过了生命的山山水水
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晚年的杨尚模
漫游于齐鲁、巴蜀
幽燕、荆楚、吴越之间
饱览山水美景
于自然中天机催发
将日月之光辉
云霞之气色
风涛之澎湃
草木之华滋
入诗入画
云岭松风图
云岭碧幢幢,松风吹入窗
飞泉落众壑,镇日响琤瑽
每一诗、每一画
都寄托了先生对生活的深情
他常将古人名迹与自然对照
以领悟自然与艺术之间的转换法则
他的山水,承宾虹、屺瞻的笔墨
时有在笔墨的基础上继用
朱笔层层点染
点出一片烂漫
红黑山水
自成一格
先生说:
“登一山则情满于山
临一水则兴酣于水
情满兴酣之至不能自己之际
歌之则为诗
画之则成图”
霜林层染图
霜枫灼灼炫烟云,兰艇行来正夕曛
流水高山无客听,独将天籁领三分
在他生命的后期
几乎整天卧床磕睡不断
好梦亦长
时常梦中得诗
醒来备纸笔记录
尽管已不能自立行走
每天总还叫人将他扶起坐到桌前
动笔画画
却因气力不足不能久坐
而不能成幅
体老气衰
已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尽管如此
仍坚持每天这么写一写、画一画
霜落龙岗万木红,朝来都在画图中
千秋一曲渔家傲,谱出天兵战斗风
能艰苦地跋涉数十个春秋
又能如此自如地驾驭诗书画三艺
并能很好地融合
这在时下书画家中绝不多见
红梅迎春图
大江飞雪正迎春,折取梅花谢故人
万里殷勤劳祝愿,百年书画许推陈
乡山风物争呈瑞,里巷人家尽脱贫
白首相期珍令德,好从砚北长精神
我爱虹叟画,一心想在他的基础上,发挥一些中国画的特色,笔墨的特色来,但是,至今仍是心愿而已。
与画同时进行者,还有诗、书二事。因为它们与画的关系很密切。多从诗、书二艺方面下功夫,提高修养,对中国画的发扬是有帮助的。
我很想集中暮年光阴,再尽一些努力。是否得见成效,不敢肯定自己。只有努力不辍。
——杨尚模致南京友人杨闻政
1996年3月6日
先生一辈子以充沛的精力教书育人
淡泊名利
清贫自守
对艺术的虔诚
对风格的追求
使他远离喧嚣
与浮躁的当代艺苑
他将诗书画融为一体
风骨老健,逸韵天成
江淮一带,誉为三绝
无论是生活阅历、学问功底
还是不凡的诗书画成就
都深得后学钦佩
曾感怀道:
“奇逸高古,后侪当省
一丘一壑,永世瑰宝”
幽香图
杨老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主业,他的弟子多达数千人,已有数十人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和理事。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人品与艺品齐高,字内功和字外功皆厚,他是继黄秋园、陈子庄、黄叶村之后被埋没至今的江淮艺界大家,是八皖书坛高原上耸立的一座高峰!
——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
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
倪进祥
余弱冠之年拜于先生门下。怜我寒门,勉之资之,舐犊之情,瀚海之深。
余不惑之年,先生驾鹤西归,师生之情,骨肉之亲。先生之爱,何其大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安徽省青年书协理事
芜湖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黄健松
言传声教,澹名薄利。父般的教悔,声音不大却很言语深刻。谈书论画,匀寓物于理,功夫在字外。以德化人,以书育人,以文养人。诗书画相融互合,精采纷呈!
——安徽省青年书协副主席
芜湖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汪国金
青山青四围,水木漾晴晖
独立溪桥上,闲看野鸟飞
溪空簇群岭,山风晚霏霏
舟泊柳堤北,听泉忘却归
人生之旅
历经沧桑,人来人往
愿我们仍如杨老一般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内容来源:书法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