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胡飞: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

2018年06月15日 23:46:192976人参与0

胡飞: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


       一直关注国展,我也是参与者之一。

         有人褒有人贬,无非是心里不舒服。我也说过一些国展的问题,那是作为我的成长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想解决。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我对全国展有看法,我更看重其在今天社会的积极意义,给书法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国展参与者众,在国展上出了很多书法人才。这些年展览多,出了些问题。然后一大批上不了国展的、眼红的、江湖的、没有在中国书协得到相应的地位等人谩骂国展,已经成为风气。当这股风气在社会上飘摇时,迷惑大众的江湖书法自然就出来招摇撞骗了。国展是时代的,它不代表历史的最高水平,却可以大概代表着当今书法界的最高水平。(说到此,再不要拿古人没国展一事来抬杠了。说说古人有的你都做到了吗?例如科举考诗赋、背《四书》《五经》等。)在国展这个平台,一大批书法艺术细胞活跃并且有天赋的书法高手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看其作品也是相当古雅,不乏其人。

      我们80后中就有一大批高手,现在90后异军突起,甚至00后都出来撒野了。这里要强调的是,我说国展的优点,并不是代表国展至上,也不是说国展就是书法人的顶峰,更不是说上了国展成了中国书协会员就是书法家。作为80、90后,还算年轻,要学的很多,离书法家还远。现在只谈国展。

      上一篇文章说到了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国展,没说别人怎么批评的具体内容,但八九不离十,骂差(水平、文化等),骂不公平(评审),骂关系(走后门的)等,如果你眼中被这些东西弄脏了,不投国展也是可以的。

      想上全国展当然是有很多方法的,有了水平加上合理的方法是很容易上全国展的。上了全国展的作品不是说是最好的,起码不会特别差。能扎扎实实驾驭六尺大篇幅的作品,也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创作能力和综合水平。在书斋写手札的时代,那些作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篇幅书写,那么国展就打破了这一点。

      说说上国展的作品和作者都有哪些特点,究竟是不是所谓的“展览体”和没有内涵?

     一、入选作品一定要深入传统。近些年的入选作品,没有哪一件不是来自传统,学习古人经典的。只有看不懂的人,没有入选不了的作品。学二王的,颜真卿的,还是苏轼的或者米芾的,有来路,有出处。看下图,先不看作者,风格这么明显一看就知道写何绍基行书,碑帖结合的风格特点。这是曾锦溪四届兰亭获奖作品。这个作品取法明显,还有自己的理解,写在六尺三条屏上,线条不厚的话,还不能支撑得住。而这么大的字还能写得这么活气,粗线不肉,细线条不飘而有张力,已经相当高了。现场看肯定更震撼。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jpg


二、有想法,不与人同。这一点比较抽象,但是在作品里面经常能看得出来。看看李双阳六届兰亭的获奖作品。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2.jpg

        李双阳老师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放大怀素的《小草千字文》,通过练习铁线篆提高线质,用进草书,是线条有质感,再细的线条也能厚。同时加一些日本如《三笔三迹》等作品的章法和线条弹性,用自己独特理解的“禅意”去解读去创作书法,这个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古朴有思想,不从大流,可以说“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在他的作品中是有所体现的。


三、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一词真不是谁都敢讲的。学书法更是,先得学好传统,再可能谈到创新。其实,这一点就是融会贯通,往前走了一步。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展上很多,但不是谁都个性明显。

看看李锐老师四届兰亭奖的作品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3.jpg

先说形式,免得与被人批评,形式大家看得见,一般人是做不出来。就说字,就字论字。李锐老师的作品取法肯定很古的,主线是欧阳询的行书。(说到这儿,只懂得写欧楷的人不要骂人了,可以见识一下。)欧阳询的行书作品很少,除了行楷《千字文》之外,就只有一两个刻帖和手札了,其中《卜商帖》、《梦奠帖》、《张翰帖》,再无参照帖。而李老师学欧阳询不局限于欧行书手札,还取法二王、嵯峨天皇等,欧体行书中夹着草书来写,活泼多姿,这是相当有难度的。这对于欧而言是一种跨越。笔法没得说,结体有些字夸张外,章法也是相当精彩的。线质高,结体、用纸和墨色都能和谐统一,这样的作品有几个人能写出来?有些人所言的内涵究竟有多高深?有多玄乎?自己心里有数吧。有很多人说,上全国展的人都是会拼接,拼接一下就上了,这么简单你去试试。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4.jpg



四、把传统做到极致,挖得深。这一点有点牵强,不好表达。应该说是学得好吧。一本帖,一家吃透。讲到这儿有人说我讲的只是一些作者炫技而已,最终还是体现在技法上。这样说的人又很幼稚,没有高超的技法何来书法?何来气韵?何来承载思想出境界?别人的优点要虚心学,写得没别人好要谦心请教。

如浙江王大禾老师的十一届全国展作品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5.jpg

       王大禾老师取法《十七帖》、《书谱》、二王手札等,极尽细腻而又含蓄,写得很有文气,这是传统二王一路书风。如果这么好的作品你都欣赏不了,你写草书干嘛?你的眼界究竟高在哪儿?还有这种形式又符合某些人说的“展览体”篇幅,难道王老师私下不会写手札这种小作品?



五、尝试和改变,大胆追求。搞艺术不能太斯文。胡传海老师说的,做人要老实,搞艺术(书法)要不老实。尝试才能革新,才能有新发现。在国展作品中,这类作品是亮点。很多眼界不高的人还是看不懂和理解不了。看看湖北省王勇的六届兰亭奖的入展作品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6.jpg

         王勇我熟悉,他一直取法王献之、怀素和宋人行书,其中米芾为多。喜欢写大字,这幅兰亭入展作品就是放大的。说起来叫“放大”显得“野蛮”,应该就是写大字。大字行书难写,而王勇的这作品能把帖一路小字写这么大还有气势,能做到的不多。看不到别人的优点那不是眼瞎吗?

        看看李良东老师十一届全国展获奖的大字行书,六尺或者八尺大字行书能写得这么精细有韵味,在历史上都很少见的。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7.jpg

欧阳荷庚十一届全国展的获奖作品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8.jpg


六、碑学兴起或碑帖结合也是一个努力方向。近几年写悲的也很多,打破了二王一统天下的局面。近年取法明清一路的篆、隶、楷等作品让很多只认得《曹全碑》、欧、颜、柳、赵甚至是田楷汗颜,或讽刺或谩骂,被骂作丑书,江湖书法等。不读书法史可以,你也要翻翻历代名家名作吧?

      看看李明老师的楷书,有唐楷、北碑味,还有行书意趣,在过去书房达不到的目标和要求,展厅都可以体现。线条厚度高,结体活泼,其气势很磅礴。你去写写看,大部分都会写得感觉野、老干体、俗。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9.jpg

       看看蒋乐志老师六界兰亭奖获奖作品,骂他的作品的人应该是最多的,不是研究深入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写的什么。蒋乐志老师的字取法赵之谦,其面相并不“美观”和大众化,很难被人接受。但并不代表不好啊,不代表没有法度啊。写碑体行书,蒋乐志老师还是走在前列的。你看不懂并不带表什么,你看懂了大家才觉得奇怪。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10.jpg


七、自作诗文成为新宠,是增分项目,也是表现作者作品内涵和作者气质的一方面。有的老师自作的内容很有见解,很有深度的。你说作者没内涵,眼睛又一次瞎掉了?古人作品特别是手札,多数都是平常语,写的生活中的种种,这都是作者内涵的体现,也是作者思想、学识等的体现。

      如

国展作品的内涵在哪儿11.jpg

看看袁文甲四届青年展入展作品,细心的作者可以去读读他的创作手记,还发表到《书法报》了。




     还有很多点,不列举了。有点看不懂到,一定是有问题的。只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就不会进步。书法缺少批评,但是,要有学术性,坚持学术至上再来批评。不要像网络水军一样瞎评论一通,那是极不负责任的。特别是当权者,有话语权不要乱说话,会误导大众的。普通书法爱好者也要努力提高水平,积极参与,提高眼界。看不懂的先不要急着批评,先学习优点好吧。不要当“杠精”、“网络水军”、还有“键盘侠”。


来源:公众号 瓦斋,作者:胡飞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