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寻:“沃展叫停”,当今书坛面临着各种挑战
[ 本文共计1416字 · 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
文 / 走寻
前天下午,沃兴华老师的一封致歉信在网上传开。起因是原定于5月5日在成都举办的书法展因故取消,为了表达歉意,沃老师第一时间发布了这封致歉信,「走寻」也在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转发了此信;原本是出于广而告之,不想事情持续发酵,刘正成、曾翔、于明诠、李强、肖文飞、王东声、柴天鳞等书坛一批重量级人物,纷纷转发了相关文章,并附上了简短随想文字,直接演变成了一个“书坛事件”……
刘正成老师评论
时隔不久,中国书法在线侯勇先生,将各路书家的随感,结合沃兴华老师的道歉信整理成一篇《沃兴华书法展被叫停!四川书法生态环境堪忧!》的文章,一时刷屏手机……
沃兴华书法展被叫停!四川书法生态环境堪忧
与此同时,四川书法家网发出一条信息,以档期原因为由,暂不举办沃兴华书法展,且未明确后续是否能够再举办;也算是给这次的展览取消做了一个官方解释……
四川书法家网发出一条信息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抚平大家的情绪,反而像火上浇油一般,把这个事件推向另一个高潮,直接导致第二天4月27日越演越烈,朋友圈关于“沃展叫停”的消息铺天盖地……
那篇《沃兴华书法展被叫停!四川书法生态环境堪忧!》的文章也迅速冲破10万+阅读。接踵而来的就是关于沃兴华老师的各种评论文章,有惋惜,也有叫好;如下图:
甚至有人,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史记·沃兴华传》……
朋友圈也是又一次被活生生的刷了屏,对于这次突然停展表示愤慨、无奈、遗憾、无语……
另一方面,原在山东讲课的沃兴华好友曾翔先生,含泪一口气刻完了一百方“沃展叫停”的陶印,以表达对这次事件的遗憾,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也感动了书法界无数的人。
曾翔先生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表达对一群不懂艺术的人信口雌黄评价艺术的无语,足以见得这次的“沃展叫停”对书法家的冲击力。
这样的激烈程度,是我们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毕竟在开展前半个月,沃兴华老师因为展览的事宜还专程来到成都,和老友交谈甚欢。现在却让所有之前的准备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却忽然夭折,这样的心情谁又能理解~
就在大家对各类纷纭的缘由猜想不透时,今天,4月28日,网络上又有人给出最终解释,以此来澄清事情的始末,于是我们看到了下面这则消息:
然而,我们回过头再看看四川书法家网发出的沃兴华老师的展览讯息,却发现漏洞百出,他们不是早就公布官方信息了么,怎么还会是某个人没有与展览场地方签订展览协议呢,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事情到这里,「走寻」不想就这个问题再盘根究底了,因为没有意义了;不管我们怎么做,沃兴华老师的书法展终究停了。也许停展背后的意义,比展览本身确实更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来研究一下。
“沃展叫停”是某一个人的事情吗?不是,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撇开整个事情本身不言,在这次展览开始前,相关网络媒体上一片叫骂,打倒“丑书”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大众眼里,这个原本属于书法艺术的学术问题,被一群门外人叫得沸沸扬扬,仿佛个个是专家一样,动不动就要置“丑书”于死地。这背后隐藏的根本问题,来自大众的审美力问题,时代虽然进步了,但我们当下对美育教育是有史以来可能最差的。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在面对艺术的美丑问题上,会偷梁换柱地拿那句“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话来扼杀艺术;艺术本就是少数人的理想世界,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指望全民懂得艺术。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在面对艺术的美丑问题上,会偷梁换柱地拿那句“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话来扼杀艺术;艺术本就是少数人的理想世界,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指望全民懂得艺术。
沃兴华先生是中国当代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对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贡献极大,得到不知多少专业人士的赞许,为何到最后,反被一群无知者给“莫须有”地戕杀了呢?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当艺术研究者们在行走的路上,一路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行人们,你们天天背手而过时,审视到了什么呢?
沃兴华老师曾撰文说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各种挑战。这里面有创作主体的身份变化、书法功能的转变、交流方式的改变、展示空间的改变、计算机普及取代了文字书写,使书法艺术进一步脱离实用等等等等。
然而,「走寻」还想特别加一句,当代书法面临的各种挑战里,还有一个最为可怕的挑战,即是来自书法之外,人与外部环境的无知者众的挑战,如果有一天时代不以书法为书法,不以文化为文化,那么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变得毫无意义。
愿无知者放过对“丑书”的无知,还书法一个自由之身。
来源:走寻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