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收到来稿2331件,符合征稿启事要求作品2302件(其中篆书227件,隶书409件,楷书841件,行书465件,草书262件,篆刻98 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共评选出入展作品201件,其中优秀作品27件。
现将入展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共7天。欢迎社会各界对评审结果进行监督。公示期间,如发现代笔、抄袭、剽窃等违规行为,可向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举报;公示期结束后,仍可对上述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材料要求信息准确,事实清楚,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将依照相关规定调查处理。
材料请寄: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大街6255号1407室
联系电话:13943088585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
2025年6月28日
吉林省第七届书法临帖作品展
入展公示名单
获奖(共27人)
篆书
长春市(3人)
王纪宁 许 蕊 李泽厚
吉林市(1人)
张金玲
隶书
长春市(3人)
孙宣瑞 陈嘉庆 姚闰曦
四平市(1人)
王 壮
楷书
长春市(8人)
马广山 王 戈 刘春雷 李双和 何 娜
单继林 孟凡龙 禹文杰
四平市(1人)
王九宽
通化市(1人)
沈 哲
行书
长春市(3人)
邱艳宝 赵 焱 傅子瀚
草书
长春市(3人)
张良俊 韩畅宇 路凯文
辽源市(1人)
李奇峰
篆刻
长春市(1人)
杨春晖
吉林市(1人)
吴佳伦
入展(共174人)
篆书
长春市(8人)
王铁成 冯力阳 刘 冲 刘展溪 闫航睿
赵玉容 赵永傑 贾紫煊
吉林市(3人)
于 涛 水海龙 降 励
四平市(1人)
吕宇锋
白山市(1人)
邹 君
松原市(2人)
李万吉 梁凤双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人)
李雨浓
隶书
长春市(20人)
于景柱 马泽瑞 王纪宁 王贤康 卢科贵
吉国江 乔佩宇 闫航睿 吴 丹 何荣芳
张兴耀 张家宁 林 会 林 英 贺天宇
贾 硕 夏苗苗 唐铭蔚 陶 彬 桑 玄
吉林市(6人)
王湛迪 刘 宇 许诗杨 张乃绮 陈艺涵
高 凡
通化市(2人)
高光辉 魏 振
白城市(2人)
刘思源 魏艳静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人)
李 慧
楷书
长春市(28人)
丁大宇 王中宇 王增君 田桂艳 任继新
刘 冰 刘长春 闫航睿 安 超 杜依凝
李 壮 李天全 李书男 杨松廷 肖劭铖
吴立海 张乐群 张丽娜 张砚丰 陆昱含
林 可 赵 洁 费洪超 梁末同 董春艳
韩 超 鲍奕诺 魏 巍
吉林市(18人)
毛立华 卢 伟 邢钟文 刘 宇 刘柏宏
孙晋武 张 晗 金佳莹 周晓峰 周慧颖
单秀丽 姜 宇 高 扬 郭睿达 矫德佳
寇议丹 韩戾弢 潘建辉
四平市(4人)
刘 杰 张熙明 房 军 黄志伟
辽源市(3人)
于子涵 周 刚 赵广宇
通化市(2人)
李艳芳 李艳丽
白山市(2人)
姜 淼 崔玉玲
松原市(3人)
史立凯 张喜辉 陈望达
白城市(2人)
刘 丹 刘宝川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人)
王 艳
行书
长春市(17人)
马士佳 马伟岩 吉洪明 向峥荣 刘 妍
李 璐 杨煜栋 沈玉娜 张玉波 张秋红
张浩龙 张博文 张棋翔 陈雲浩 姚粟元
董子涵 程晓燕
吉林市(3人)
王培艺 刘瑞强 周 萍
四平市(3人)
黄云珍 程铭洵 靳智勇
辽源市(2人)
许馨予 郑钦文
通化市(5人)
杜继春 苗峻铭 顾人亮 顾宏伟 谈树红
松原市(6人)
王 晖 可 军 史立凯 李 宁 张青香
黄春生
白城市(1人)
刘泳言
草书
长春市(7人)
冯力阳 张嵛杰 张澍田 姜志新 秦煜町灏
黄旺辉 魏鑫磊
吉林市(3人)
王 颖 王兆旭 黄 杨
四平市(5人)
方嘉宇 李淑媛 陈大明 袁子涵 靳智勇
辽源市(1人)
范辛瑞
白山市(1人)
王喜福
松原市(2人)
刘明山 张明涛
篆刻
长春市(2人)
谷 原 徐子杰
吉林市(1人)
李沅隆
四平市(1人)
王正航
辽源市(1人)
陈庆丰
通化市(1人)
鲍建男
白山市(1人)
王长世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人)
姜天琦
吉林省第七届书法临帖作品展
评审机构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评审委员会
主 任:韩戾军
副主任:李泓晖 修 丹
秘书长:王舜日
委 员:
篆书:李 博 祝鸿新
隶书:刘 成 刘福生
楷书:马驰野 邓艳光 孙德伟 李 鹏 宋旭安
行书:王春山 李泓晖 修 丹
草书:张建平 黄彦平
篆刻:任锡昆 谢吉昌
监审委员会
主 任:李济时
委 员:曲庆波 许 义 吴 峰 武亚和
审读委员会
王洪宇 苏亚涛 苏显双 赵彦辉
吉林省第七届书法临帖作品展
评审侧记
吉林省书法临帖展作为我省常设展览,每三年一届,至今已举办至第七届,为吉林书坛输送了大量书法人才,许多优秀书家从临帖展起步并脱颖而出,在书法创作道路上不断攀登。本届临帖展在作品质量和收稿数量上较以往均有较大提升,延续了我省书法学习和创作注重基本功的优良传统,展现出广大作者蓬勃的创作活力,让我们对吉林书法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同时,通过评审,我们关注到一些在书法学习、创作中普遍存在的误区,现总结如下,以供大家思考。
篆书方面,作品取法广泛,整体临写质量较高,体现出作者学习视野宽阔。但从评审视角来看,多数作者仍处于篆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碑帖的理解与表现存在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碑帖理解不足,部分作品仅停留在对碑帖字形的模仿,未能深入挖掘其用笔变化、字形演变、文化背景及精神内涵,导致作品缺乏对碑帖的个性表达;二是用笔缺少变化,部分作者以小篆的书写习惯写大篆,缺乏粗细、虚实、刚柔的变化,在体现金石之美上欠佳,部分小篆作品缺乏节奏感,笔画骨力不足;三是作品章法布局缺乏和谐性,字距行距的疏密关系、字形大小的变化失调,尤其是落款与用印随意,在作品题耑、跋文时,存在字体风格与正文不协调、题跋格式不合理等问题;四是文字规范性有待加强,题跋落款错字、繁简字混用、异体字误用等问题时有出现,类似现象是书法作品的硬伤。
隶书方面,多数作品重视传统经典范本的深植与重释,对经典碑帖的笔法、结构与神韵有精准的把握,彰显了我省隶书作者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作者关注和取法的对象过于集中,临摹还停留在表面形式的简单描画,笔法失误或以楷法作隶;作品形式单调,落款用印不合规矩,用纸与所表达的艺术风格不协调,低俗无艺术高度的题签、题跋降低了作品的艺术高度。
楷书方面,许多作者基本功扎实,作品结字、用笔到谋篇布局都有上佳的表达,说明作者对临帖的理解是有深层次思考的。较为突出问题是:部分作者对临帖的认知还不够,用笔、布局、标题、题跋等方面的常识知之甚少。具体表现为:一是刻划痕迹过重,古代碑刻是由书家在石碑上书丹,再由工匠按形而刻,与书家原作相去甚远,许多不该有的方折笔、多刻漏刻笔画在碑版中大量体现,不应盲目摹写;二是布局不合理,对作品形式的理解不深,可以用原碑(帖)的形式临写,没必要硬造形式,如分割条块散碎状、颜色胡乱拼接、缺少落款、胡乱钤印等等;三是标题、题跋水平远逊于正文,如故作标题、题跋,使用粗笨或极小字的题跋,造成形散不聚,属于画蛇添足;四是临帖范本雷同,临习《智永楷书千字文》、欧阳通、《张玄墓志》、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作品较多,致使书风雷同;五是将临帖完全等同于独创,平时临帖应尽可能地掌握原帖的结构和用笔,创作临帖作品时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个人表达,但“度”的把握很关键。
行书方面,临帖范本大多选取传统经典法帖,广采博取,融入创新元素,基本体现了当前我省行书不断向上突破的整体面貌。不过,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一是范本选择呈现出“热门更热,冷门无人问津”的态势,导致作品同质化严重;二是部分作品对古人笔法及书写意境理解不够深入;三是拼色、染色等装饰形式过于繁杂,削弱了作品本身的表现力。
草书方面,作品风格多样、取法广泛,《书谱》等小草类作品投稿量大,入选率相对较高,但多数作品都处于实临阶段,加之对原帖理解不够深入,出彩的作品较少。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包括:一是同质化和用字问题,个别作品表现出明显的模仿和跟风现象,同质化不仅体现在风格上,还包括一些作品在形式上的重复和模仿,缺乏真正的个性和创新;二是技术与表现力,部分作品在笔墨运用、线条处理和结构布局上缺乏深入思考,在情感融入、意境表现、笔法结字等方面还需要强化。
篆刻方面,本届临帖展篆刻整体水平与往届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者们取法多元,各具特色,对传统经典的挖掘吸收更为主动,部分作品已具备了个性面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印屏制作缺少审美,形式相对单调,题签尺寸大而且书法功夫差,色彩对比强烈、不雅致,印花印泥不佳钤盖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边款拓制不佳,墨色不匀。二是取法、格调、审美的问题,有的作者只是停留在经典的表面缺乏深入,还有的把好奇心关注点放在一些荒僻的取法上,偏离了正脉本源,还有作者直接抄仿当代人的临作等,导致习古不深。
书法学习是寻流溯源、学古知新的过程,临帖不是对经典的“复制”,而是“再生”。临帖的过程同样也是提升书法审美、加强文字修养、扩宽艺术视野的过程。广大作者们要深入挖掘经典法帖,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营养,提升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走出书斋,有意识地加强专业培训交流,博采众长,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书路径;重视书法理论学习,加强对文字学知识的掌握,提升文字辨识与运用的准确性;适度进行形式创新,展现书法的正大之气,更好地服务于内涵表达。希望以上建议能为作者们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省书法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发展。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