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陈海良:只知道“二王”的几招,怎成“书法家”?

2021年05月11日 23:07:581439人参与0

陈海良书法创作的“二王难题”

问:请谈谈“展览效应”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陈海良:展览是现代文化发展、展示的一种重要形式。他的现代性、事件的唐突性对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来讲是始料未及的。

当书法的自娱性被削弱、传统社会中在科考等场合的实用性被抽离,书法的发展便不自觉的与“展览”这种现代文化形式达到了天然的融合,而艺术品在展览中的优劣或艺术发展中的问题等自然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书法也是一样。书法的展览效应就是当下的一种审美导向,什么样的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效应;

书法的展览效应或者可以说是展览主导者发现问题的进一步的探究或解决问题的一种主观性引领。所以,书法展览的作用从一开始就遵循着这种现代文化形式的制约。

不仅仅这样,书法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又找不到在传统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土壤。

因此,从表面上看,“展览”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在当今书法创作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展览就没有当今中国书法的发展,所有的一系列有关的活动都是通过展览来推动、展开,诸如书法教育、学术争鸣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当时展览举办者的初衷并非想到什么效应,或者是百家争鸣,或者百花齐放。但是,展览这种文化形式的自身作用却在扰动着人们的视野。还有作品在展览中的优劣性带来的“竞技”性倾向不断的凸现。

另外,展览的评奖机制也在激化着“效应”的不断放大。展览自身的“效应”性、“竞技”性倾向、“评奖”机制等所催生的“功利性”也由此显现。

展览效应的本身是良性的,可当功利性的作用被不断放大就影响书法自身的发展。当今书法的发展基本走向了功利化的一面。

所以,书法的创作很难反映作者的真实性情,为了取悦欣赏者,甚至为了“全国会员”不惜抄袭,东施效颦,完全泯灭了个性,这不能算是创作,只能是“拟作”,凡是展览效应下的创作都是“拟作”。凡是展览效应的制造者都成了“灵魂”人物,只有他的创作才是“创作”。

问:你现在还参加“国展”吗?为什么?

陈海良:我从1998年到2007年,一共参加了十年的展览,从一个新手成为了老将,参加了十二次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展览,其中8次获奖,而且都是大奖,我心满意足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从来就没有追风”,没有受到“展览效应”的感染。

写字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获奖是自己创作路子正确与否、是否符合书法审美基本范围的一个验证,既然已经从各个角度检验了自己的创作实力,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走自己的漫长之路。

有走自己的路才是书法发展的未来,书协组织展览也是通过展览发现人才,让他们尽早成长起来,而不是整天去获奖。

问:你的博士论文是研究“书法墨法”的,请谈谈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极其具体运用。

陈海良:墨法在中国绘画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理论研究中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在中国书法中确很难得到一致的认可。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各说各的理,基本没有统一。


只是近代的黄宾虹、林散之尤其注重墨法,他们继承了明清以来用墨法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书法墨法不仅使书法增加了韵味,还丰富了笔法,由此不断的改变汉字的造型,大大丰富了书法的审美元素。

不仅如此,也使得书法的现代气息不断增强,它是书法艺术在当代文化的转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至今懂墨法者寥寥,只说说说而已。

我也在不断的探索,谈不上什么应用!因为我的论文还没有出版,出版以后,同道们可以多加指导。

问:你精于“二王”书风,请谈谈在书法创作中如何解决“二王”放大的难题。

陈海良:二王的放大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技术的跟进是不能实现。一个小娃娃把他放大就成了大人吗?同样书法也是如此!

它需要技术的、审美的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包括笔法,诸如二王以铺毫为主,起笔用侧锋,注重转折中的顿挫,起收较为细腻,运笔以指腕为主。

而大字就不同,不仅用这些笔法,还常常掺入绞锋、刷笔、圆转等笔法,用笔常以指、腕、臂、肩的同时并作来完成笔法或运笔书写全过程

还有,章法的要求也不同,大章法与小章法是不同的,犹如打仗,打一个长春和打“辽沈战役”是不同的。

大作品需要章法处理中的大的框架、构架,它需要有建筑学的原理!由此来组合每一个个体,每一行的运作。而这恰恰是小作品所不能拥有的,也没有训练到。

小作品犹如江南的小桥流水,像山泉的叮咚作响,而大字作品则如长江、黄河的迸涌,浩浩荡荡,就是境界也完全不同,怎么一个简单的“放大”了之?!

问:“二王”风靡当下,请分析一下当前以“二王”为主调的书法创作的得与失。

陈海良:当下的二王书风是二王书法的延续,也是当今中国书法“风阵”(信札风、王铎风等)中的一员,也是最后的一阵风!

因为,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风,因为都“疯”过了!以后可能是一种乱象!但大师可能就是在“乱象”中产生!庄子说“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以前的都是铺垫,他们是最大的牺牲者。

二王是中国当代书家了解真正笔法的最后的“桥头堡”,以前的“风”都是基础,但也锻炼了人们对书法的理解以及收藏什么样的书法的鉴别能力!

为什么现在的书家在二王面前是如何的脆弱、那些“鬼怪式”的形式在二王面前像个小丑,甚至立即改变自己的初衷了!这都是二王的魅力。但毕竟使得人们理解什么是笔法、什么样的书法是书法的奥秘,使得那些“乱写”、“胡写”的书法没有了市场!

但是,二王的魅力太大,以至于人们不自觉的以此为乐,渐渐使得人们失去了个性,从而也失去了书法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性。

书法不仅仅是二王。同时,也牺牲了那些具有才华但没有思想的作者。历史总是有那些悲剧组成的!

问:你是如何理解书法之“法”的,在创作中如何解决“法”的制约与“我”的表现之间的矛盾?

陈海良:书法之法有两种。一是技法,二是心法

技法是通向艺术殿堂的必要手段。技可以学,而心法则须由个人领悟。有的人就只会跟风,只会被展览的效应推着走,就不会去制造“效应”。也有的人就只会“技”,佛家有句话“过河须用船,登山不用舟”

可是,由于书法经历了“五四”、“文化大革命”以后,书法中的“技”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往往把汉字写成“唐楷”还成,写得很像米南宫、王羲之就难了,大草就更不用说了。

而写成米南宫、王羲之样式的人也只是“描摹”、摆布他们而已,他们书法中的“肌腱”、“脉络”还没有找到,更谈不上创新!

书法之法总的来讲为笔法、章法、墨法。笔法包括各种书体的用笔之法以及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笔法组合。

你说的这种矛盾可以用一句换来讲:发乎情,而止乎礼。但情感是主要的,技术是情感的基础。

问:你如何看待书法中的个性及风格?

陈海良:书法的个性就是自己,每个个体在社会中是不同的,为什么我们的书法风格就会差不多呢?

一句话,就是对技术的不够了解,不够丰富、不够多样、不够深层,仅有几招是不能变化样式的,如同武术,只知道一套棍法,想要变化“棍法”、变成武术家,那是痴心妄想,因为那还是一套棍法,没有“异趣”,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书家”连一套棍法都没有,甚至只知道一套棍法中的几招,就像只知道“二王”笔法中的几招,那怎么能成为“书家”呢?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审美取向,都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样式。

不同的个性反映着不同的风格样式,不同的风格也蕴含着不一样的个性魅力。所以,我们看齐白石的作品,一看就是“老齐”的,说明他作品的个性化语言很强,但每个时代的风格有所区别,有早期,有晚期,但个性化的语言没有改变。

问:你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中锋用笔,那么你是如何理解中锋用笔的?

陈海良:中锋是强调线条的力度,力度够了,何须中锋,古人喜用侧锋,中侧并用。

问:为什么还要继续读博士?是为了披上这层“虎皮”而后书法作品价格高涨吗?我清晰记得在北京机场,你曾经同我与林峰讲过,考上博士后,你自己修改润例一事的,当时你还颇为得意的

陈海良:我于2002年就准备想考博士了,苦于不知考谁的!读博士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要充电,一个正规的充电形式。我干什么都要正规,这是我的做事方式,不搞野狐禅。

二是我的精力充沛。我不求仕途,除了创作还是创作,寻找一个正规的学习机会是机不可失,适逢其时。读完博士正好四十岁。至于什么市场是我始料未及的,那是“战利品”。

问:攻读博士学位后对你书法观有改变吗?如果有,请具体谈谈。

陈海良:攻读书法博士的目的就是充电,想要学习,不过是想找一个较为正规的学习方式而已。

不过,通过这种学习,懂得了如何来研究书法的有关问题,以前是感性的来处理一些问题,现在会应用各种手段来证实自己所走的路是否正确,从而使自己少走弯路,就是说,读了博士以后,对书法的研究能力增强了!

问:你怎么看待书法与学养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当代有文人吗?有人标榜自己的书法是“文人书法”,还有人强调什么“艺术书法”,你认为你的书法是什么书法?

陈海良:大凡书法家都是学问家!关键是他是不是真正的书法家。古人讲: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如其养、如其学,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学养是成就书法的一个方面,没有绝对关系。书法的大道需要自小的童子功,也就是基本功,基本功不行,最好的修行也不能成就书法。

即便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的书法作品,假如有着高超的技巧,还能让人观赏一下;而一件文采飞扬的文字记录,假如书写技巧较为恶劣,也实在惨不忍睹!

学养可以使书法更加丰富,是提升书法作品境界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但最好的学养也弥补不了拙劣技巧所带来的尴尬和无奈,因为这与书法无关,近是一种文字记录。

标榜“文人书法”的人也是在逃避书法的技术问题。以为文人的书法技巧较低,而强调文采,实际上传统文人的书写技巧是今天的大部分书家所不能具备的,传统文人都要参加科考,小楷不行是难能过关!

我们今天又有多少书家的小楷可以看呢?!能写一手娟秀的小楷即便是“馆阁”的,我就佩服他写的是“文人书法”!

还有“艺术书法”,艺术书法的提法有些问题,但提倡者的用意非常明显,他想有别于普通的书法,因为现在“会拿毛笔写字”而自称书法家的太多了!

我的书法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书法,没有任何粉饰,是我心性的外显。

问: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最缺少的是什么?怎么来弥补?谢谢!

陈海良: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书法最缺少的是“技法”!从理论的角度对书法的解读已经太多太多。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华山论剑”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走到“华山之巅”,一切都是徒劳!

我们现在的“技”是什么呢?从爱好的角度出发,自以为是地掌握了一些;或者从朋友那里偷学了一点;即便是从院校里学了一点,也是不够全面的。

更何况现在从学书法的角度来讲,真正值得信赖的院校又有几所呢?都是挂着书法的幌子,暗地里贩卖着自己的私货!

这种缺憾很难弥补!只能看各位学兄、各位同道、各位后学的运气了!就如同《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了,修道不同,机缘不同,都是练武的,结果有着霄壤之别。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