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陈寰书法作品网展(第七届兰亭入展书家)

2021年04月11日 22:16:214017人参与0


陈寰

号衍庐 ,自在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协青年骨干人才库成员

“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2016)特邀名家

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终评观察员

全国青年书法双年展评委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篆书、篆刻两项入展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篆刻排名第一)

首届欧阳询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荣宝斋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

入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精英奖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

全国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

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作专题介绍,创作了一批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书法篆刻作品



先“入群”,再“离群”

■陈 寰

  本次篆书、篆刻两项能入展十二届国展,感到非常幸运。下面,就入展作品谈谈创作感想。

  一、篆书作品

  笔:红星牌羊毫笔

  墨:一得阁墨汁

  纸:本色楮皮纸和白色云龙宣

  入展篆书作品(图1)为金文自作文,内容是自己的一篇日记,主要围绕艺术创作“思离群”谈自己的体会。

  一是把好文字关。金文创作首先要把好文字关,即保证文字准确性,对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权威字书,如《金文编》《古文字类编》《字源》等。如果遇上金文没有的字,可以选择甲骨或小篆替代,但也一定要符合造字规律。

  二是注重打小稿。在保证字法正确的前提下可以在小尺寸的纸上打初稿,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优化文字的取舍,力争统一篆法,进而给人以和谐之感。

  三是自然展大书写。小稿已成,进行展大书写,则需要更加注重书写的自然流露。首先是字的形态要有变化,包括大小、姿态等,如果直接从字典里把字搬出来,字字独立,呆若木鸡,想必效果是不佳的。其次是墨色要有变化。我的习惯是在墨中配适量水,从浓墨写到枯墨再重新着墨,这样自然产生墨色变化。

图1 陈 寰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篆书中堂

规格240cm×100cm

  二、篆刻作品

  工具、材料:红星宣纸、云头艳墨汁、手捣印泥、福建连史纸、青田封门青印石、硬质合金刻刀。

  入展篆刻作品(图2)以古玺为主,点缀两三方秦印。

  印屏:尺幅为四尺对开,由三部分构成,上下块面为茶色,题签在最上端居中,印屏中部左右两行排9方印。

  一是风格统一。一个印屏里无论汉印或古玺,都要气息相合。作品的外形和大小,要在统一中适当求变化。如一件印屏里的印,以某个尺寸为主,同时也要选取几个形状和大小略异的,这样既有整体感,又有多样性。

  二是印屏设计简约。避免过度拼接、做旧,采用雅致简约的设计形式。印屏形式要与篆刻作品相适应,突出篆刻作品本体,不喧宾夺主。

图2 陈 寰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印屏 规格138cm×34cm

  三、参展随想

  孩童时因长辈的熏陶,我接触并爱上书法。8岁生日时父母赠我一套篆刻工具,因而开始装模作样地鼓捣起篆刻。直到高中毕业,才明白要想刻好印,先得学篆书。后来便从《泰山刻石》入手,进而涉及《石鼓文》、金文等。

  近几年,自己经常反躬自省,围绕创作考虑过两个问题:一是古和今,二是方向和风向。

  厚古薄今是许多古今书家秉承的理念,当代一些人尤其以入古为骄傲。但以清代画家石涛为代表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提倡者也大有人在。孙过庭《书谱》云:“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给了我们以启示,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可贵的是,在继承历代传统的同时,又不背离时代潮流,追求当今风尚的同时,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不薄今人爱古人”当是更有意义的。

  “方向是自己的,风向是别人的”。就展览作品的风格而言,尽量保持自己学习的初心就好,哪怕有些稚嫩也不要顾忌,这样能有效避免在海量作品中与类似作品“撞衫”。

  现在再看入展的作品,已经有“今是昨非”之感了。鄙人参展作品的内容谈及“思离群”的前提是先要入天地造化、古今前贤这个“群”,然后再“离群”,我也以此自勉继续努力。

 

华封三祝

规格1.6cm×1.6cm

武穆(附封泥)

规格1.6cm×1.6cm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