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细数1983年以来36年的春晚审美,我发现最大的变化其实是这个

2019年02月04日 23:12:068892人参与0


▲ 84年春晚现场


▲ 18年春晚现场

如今的春晚,排场是大了,舞台是更绚丽了,格局也越来越国际化,但我们却总是说“春晚不如以前好看了”。

明明演员嘉宾穿的都是国际大牌的高级定制,看起来却总是摆脱不了浓浓的十元店气质,像是刚从服装批发市场出来的。


▲89年春晚歌曲《爱的奉献》韦唯


▲12年春晚歌曲《因为爱情》陈奕迅 王菲

▲17年春晚歌曲《美丽中国年》 TFBOYS 欢乐颂五美

同样是穿红色礼服,少了高饱和度的背景和花枝招展的伴舞演员,看起来顺眼了不止一点点。

声光电全齐活,可晚会舞美好像始终搞不清楚画面布景构图的比例,明明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却硬生生地给搞成密集恐惧症的噩梦。

▲17年春晚儿童歌舞《金鸡报晓》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

过年就应该喜庆热闹,所以画面一定要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18年春晚开场 小编已瞎


可以,但没必要。

再看80、90年代的春晚舞台,不讲什么排面,简单一个水泥舞台。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的舞台特效,但却有一种纯朴的喜庆感

     

▲92年春晚小品《妈妈的今天》赵丽蓉 巩汉林 李文启

想要表现喜庆富贵,就在舞台的背后摆几株盛开的牡丹(假花),雕花的屏风摆件。淡粉、明黄的花瓣和柔和的灯光效果,让人感觉温馨却不过分热情,这才像是春天明媚的样子。


其实上面说到的这些问题,也不全是舞美设计的锅。我相信,能给春晚舞台做美术设计的,一定明白色彩饱和度、搭配的简单道理。


仔细想想,春晚审美的困境不光在于表皮,反应的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节目质量之间的矛盾

作为年夜饭的一道“硬菜”,春晚总是希望能把这道菜做得大而全,能照顾到更多人的口味,而观众的口味却早就发生了变化。

当我们每天在微博、抖音上看到各种搞笑段子,见识了各种让人大开眼界、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的审美变得更加多元,审美差异也越来越大

而春晚的节目要么是在用过气了的网络用语,要么是在用强行搞笑、强行煽情、弘扬主旋律的老套路,确实让人很难提起兴趣。

曾经的春晚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时代记忆。那时候的人们有着差不多的生活经历,差不多的成长历程,差不多的物质条件。

回看过去的春晚,我们总能发现那些标志性的时代符号。


1985年的春晚,主持人拿的还是有线话筒。


▲ 85年春晚现场

1998年,翻盖手机还算时髦,而被称作“砖头手机”的大哥大还依然是商业大佬的标配。

     

▲98年春晚小品 《回家》 宋丹丹 黄宏

     

1994年,小品《越洋电话》中的郭达拿着BB机当对讲机使,以为儿子能听到。

▲94年春晚小品 《越洋电话》 郭达 蔡明


我们还记得,男神的归宿本山大叔一言道出“人活着,钱没了”的人间真实。

而又有谁能想到,他和宋丹丹组成小品经典CP白云黑土,让改革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


如今的春晚,虽然新鲜花样曾层出不穷,黑科技的加入让舞台增色不少,但精致的舞美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内容创作。否则演的人费劲,看的人更尴尬。

就像许多经典剧目的翻拍一样,翻拍的版本越来越多,烧的钱越来越多,加的特效也越来越多,可最受好评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经典。


回到舞美朴素,布景写实,道具简单的80年代春晚,我们依然觉得这很前卫。

1987年,中美混血小王子费翔用一曲贼拉得劲的迪斯科,点燃了千万少女心里的一把火。

▲87年春晚歌曲 《冬天里的一把火》 费翔

当时要是有微博,可以想象评论转发一定是一水的“腿玩年”,“我可以”。

1992年赵丽蓉老师在春晚中出演小品《妈妈的今天》,相信很多人都没办法正常读出“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串呀么两步一回头,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后你再趟啊趟着走”。

1995年春晚上,赵老师变身唐山rap queen麻辣鸡丝,把评剧和“外国快板”融合在一起,用一首《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给观众洗了脑,成为中国嘻哈启蒙。

▲95年春晚小品 《如此包装》 MC赵丽蓉


还有陈佩斯,朱时茂,马季,姜昆,唐杰忠,侯耀文,赵本山、范伟...

这些90后从小看到大的人民艺术家们,他们用真诚的作品,说着普通人的故事,留下了多少令人难忘的舞台。


那些生活的艰辛,人性的美好,所有的辛辣讽刺、大胆批判、嬉笑怒骂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如今春晚舞台缺少的一些味道。

即使过了十年、二十年,当时间冲淡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记忆,也有一群正在上学的孩子,在每天下午放学后,通过一档叫做《快乐驿站》的节目,重拾起那些令人捧腹的经典时刻。



春晚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说“春晚变得不好看了”,“我从来不看春晚,就是开着电视图个热闹”,“看春晚主要是为了吐槽,否则第二天看不懂微博上的段子”...

小时候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忍着不上厕所也要看完的时光好像再也回不来了。

春晚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对我来说,春晚不只是一档文艺节目,也是属于每个观众的团圆时刻。

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你吃汤圆,我包饺子,但我们分享着相同的文化传统,怀着相似的期盼,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