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书法杂论

王玺谈国展投稿:越是大赛越要求稳,像古人是最稳的!

 6年前 (2020-05-11)     4199人参与

国展获奖书法作品看不懂?10位国展评委老师为您解读!

 6年前 (2020-05-11)     4210人参与

从孙伯翔魏碑行草化看何开鑫魏碑入草,魏碑到底有多大的爆发力?

 6年前 (2020-05-03)     4044人参与

昭义砖 | 最早行书的物证

 6年前 (2020-04-28)     3897人参与

叶枝校:书法如何从“忠实”的临帖进入到“生动”的创作

 6年前 (2020-04-28)     3875人参与

胡抗美 | 书法艺术归根结底是“形势”的较量

 6年前 (2020-04-26)     3576人参与

【经典三问】卿三彬:会临不会创?只临不敢创?临创不对称?

 6年前 (2020-04-25)     4816人参与

陈海良:论国展中的超级模仿秀

 6年前 (2020-04-23)     3810人参与

王义军:“雅俗共赏”并不存在,雅俗在共赏一物时,总是同床异梦

 6年前 (2020-04-20)     4553人参与

丛文俊 | 现在懂与不懂的都能当评委

 6年前 (2020-04-16)     2991人参与

沃兴华 | 于右任晚年局限于章草“三长”,违背书法艺术精神

 6年前 (2020-04-11)     3914人参与

刘文华:学习书法一定要先搞清10个问题

 6年前 (2020-04-10)     3674人参与

陈振濂|民国书法:历千年未有之奇变

 6年前 (2020-04-10)     3594人参与

石开|清代以来的碑学

 6年前 (2020-04-05)     3373人参与

看完11000件作品后,评委写下这篇长文,信息量巨大......

 6年前 (2020-04-02)     3468人参与

他“涂抹几笔、随意弄弄”,竟得吴昌硕篆书精髓!

 6年前 (2020-04-02)     3637人参与

央视纪录片《千年书法》1—8集解说词

 6年前 (2020-03-28)     28465人参与

颜真卿两次拜师张旭都学到了什么?

 6年前 (2020-03-27)     3580人参与

鲍贤伦:临摹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像不像,在于技法能力的获得

 6年前 (2020-03-27)     3461人参与

《祭侄稿》线条形式构成分析

 6年前 (2020-03-24)     4005人参与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