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张爱国临《祭侄文稿》高清图片

2021年03月24日 23:21:563582人参与0

张爱国,别署老爱,1967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岐阜女子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首任研究员。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琅邪临沂人。颜真卿历经玄、肃、代、德宗四代,《旧唐书》中记载:“出入四朝,坚贞一致”,是德高望重的忠义老臣。因得罪德宗的宰相卢杞,遭到陷害,被派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却遭遇长达2年的拘禁,后被李希烈的部下缢杀。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麻纸,墨迹本。25行,共235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谋反,时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祭侄文稿》正是其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子季明所作的祭文草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 张爱国临 2012年6月

张爱国先生谈《祭侄文稿》

——摘自张爱国先生著《解密<祭侄文稿>》(片段)

祭文通篇充溢着作者的悲愤激情,点画飞动,痛快淋漓,姿态雄奇,或凝重迟涩,或流丽遒劲,皆气韵连贯,自然天放,生花妙笔似有神助。虽有涂抹,章法却有意外之美,自然生动之妙,成了篇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者奋笔疾书,悲愤之情汇于笔端,皆为抒发胸中的悲愤和哀思,全无笔墨营造。情感的起伏跌宕化作笔下或粗或细或浓或淡的线条,这飞扬的线条犹如一个个律动的生命音符,汇合成章,宛若一首悲怆的交响乐。

此帖本是稿本,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法创作,但正因为作者无意于书,所以整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艺术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就在于其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传世最精彩的行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尊为“天下第二行书”。以《祭侄文稿》为代表的颜体行书,其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中正博大,精神振作,气格淳厚。可以说,把颜字学到手,再去学习“二王”等其他历代书法大家,就能在书学道路上占据一个制高点,就能无往而不利。

张爱国临《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通篇弥漫着一股大气沉郁、刚正雄浑的艺术精神与气息。不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更不是小家薄相,柔弱颓靡。作品能达到这层境界的根本原因抑或曰第一要素是作者这个人。作者的品行、人格、气局,心胸、学养、识见、功力、审美等不仅缺一不可,而要越出时流,高人一筹。作为后学者,我们要接近、把握并想要表现《祭侄文稿》的这种精神境界,就必须在上述这些方面花大气力,下大工夫,在人品学识、审美修养上磨砺锤炼自己。笔者深深感到,古人所揭示的“书如其人”的书学思想,闪耀着千古不变的真理光辉。这个思想在当代学坛,正经受着来自对艺术形式或语言表现的过分强调的挑战,许多人掉在所谓“艺术”的泥沼里不能自拔。他们一味地强调书法是艺术、是视觉艺术甚至是美术的一面,而置书法人文精神的一面于不顾(或不自知),这就必然走向“形式主义”或“形式至上”,最终走向玩弄形式。所以,在与《祭侄文稿》这类古代杰作的比照下,看当代人的许多作品,其形式上似乎光鲜骇人,花样百出,但无法掩盖那种精神上的委顿与苍白,令人唏嘘。

张爱国临《祭侄文稿》爱文字书艺馆藏

《祭侄文稿》集评

《祭姪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耶?”

——宋•陈深

鲁公《祭姪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正义凛凛,有使人不忍卒读之感。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

(颜真卿)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张晏《祭姪文稿》题跋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墨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清•王顼龄《祭姪文稿》跋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