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 各地书展信息

“笔歌墨舞”徐海作品展即将在东莞开幕

2019年10月26日 12:27:133458人参与0


诚邀

 

【“笔歌墨舞”徐海作品展

谨定于2019年10月28日上午10:00时

在大岭山图书馆(东莞)盛大开幕

敬请阁下

拨冗出席

 

展出时间

2019年10月28日至12月15日

展览地点

大岭山图书馆2号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

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艺术展览中心

协办单位

东莞书法协会

大岭山镇美术书法协会


前言


2019年是庆祝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之年,为深入宣传学习贯彻***新时代***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让广大的老区人民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盛宴,为构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推动书法事业繁荣兴盛作出新的贡献,特举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主办“笔歌墨舞”——徐海书法作品展


序言


文/解小青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海艺术天分之高是业界普遍公认的,对其作品的解读,往往伴随着拍案惊喜,有时也会瞠惑不解。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徐海讲座结束后,有问:徐老师,您怎么看待自己作品中的创新?徐海正脸严肃道:我的作品是很传统的!

这里面涉及对“传统”的理解问题,也是解惑徐海作品的紧要处。而徐海自己,对于传统的思考,主张鲜明且坚定。

首先,来自对汉字“形义相系”的反向思考。

我们眼前出现一个汉字字形时,自然会反映出其读音与意义,这种对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思维定势,徐海归纳为汉字的导读性。他认为,正是我们从小形成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汉字导读情结有碍当下对于书写的深入追求。因“义”碍“形”,通过“义”生发的联想在某种程度上遮掩了对“形”的独立思考。徐海认为,“形”,才是书法的本质追求。

“形”,具体所指是怎样的呢?延伸到第二个方面的思考,即评量方法。对传统的认知,不能只停留于观念,最终得落实到方法中。

书法学习方法,离不开临摹。临摹既是起步,又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临摹,浓纤横斜,纤毫毕肖;可是一到脱手自书,则字形僵滞,合而集之,终难成篇。可见,临帖不在形骸之似。皮毛众可袭,生气不可夺。古人精华,关键要食而能化,所以徐海主张,好的临摹作品是对原作的阐释和注解。创作中用得好,才是临摹的成功。

方就绳墨,忽越规矩,这是徐海的用心所在;同时,他又强调字字有出处。他的案头是各种字典,甚至有些常见字他也要翻翻字典。古人的巧妙结撰,经过他的笔头都被烙上了“徐大量”印迹。

回想从小临帖,徐海觉得那时候自己是被动的书写,没有主动的意识。正如“安排”与“观照”之不同,前者出于被动,后者出于主动。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懂得字与字之间的痛痒相关,只有在“形”上打通关节,血脉精气才能通贯无阻。

由此谈到第三个方面的思考,境界追求。

陆廉夫题缶翁《富贵神仙图》道:“屈铁为笔,用墨如泥,于极糊涂、极败坏中生姿态,朽腐神奇,殆此谓也。”一语道尽缶翁用意。徐海最近书写的缶翁诗文系列,亦可窥见这方面的探索。

低处忽然昂首,眼前一片烂漫。力出字外,暗藏崚嶒。这是徐海这批作品显示出的内功与爆发力。千枝与万叶,淋漓在元气。有些字看着粗糙又倔强,或许正是他目前的想法实践。

徐海少小跟随顿立夫、王念堂先生学书法、篆刻,延续王福厂传统,打下坚实的童子功。之后书画并进,兼工带写,求其疏朴,师从王镛老师带来本质的变化。中央美院的系统深造和教学相长,以及身边一帮老炮儿朋友的相与激励,这些都使徐海在艺术上自由舒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等等,现今获过书画双料全国奖的,他是唯一的一个。

篆刻印章,金石起步;篆隶行草,夭矫兀傲;至于山水皴染、挥洒花草,破笔槎枒却神气璨然。一艺之成,非朝扪夕得,需累年积学。年少时的刻意追求,渐渐变成现在的自然生发。徐海用过的功、与之共处的时间,都在他的作品里。

今天的书法已经脱离其实用功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史论研究之外,对于书写的思考,也越来越理性。理性不主导对现实的探索,但却能助成探索中的无所畏惧;同时,理性思考本身也将成为被未来考验的对象。

若说徐海以前更多是从当代人角度回望传统,现在则是将从传统出发带来的质变融进当下创作。这也是传统跨越时代最终令人敬畏的力量。愿徐海保持现在的冲力,于其追求的传统中得逍遥游!

我们往往会在别人的幸福中,找到自己并不幸福的生活,找到物具在漆染之后的美丽外层,找到一种错觉里的甜蜜。

(序言可上下拖动阅读)


参展艺术家简介


徐海,号:大量。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王镛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书法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寸耕社社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书法作品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中国画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篆刻作品参加首届、二、三、四、五届全国篆刻作品展、首届、二、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多部书法、篆刻集出版。   

 

参展作品

(部分)


书法、国画


词牌名集联

纸本 69cm×23cm×2 2019

缶翁诗

纸本 35cm×136cm 2019


贾浪仙诗

纸本扇面 29cm×60cm 2019


日下饮中行书联

洒银硬卡 

36cm×8cm×2 2019

梅兰竹菊(四屏)

纸本 178cm×48cm×4 2019

篆刻

寸耕堂

铜 ·蟠条印

52mm×32mm 2019


大量徐海章

银 ·凿印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