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由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支持的“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2019年9月25日上午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共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惠文,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韩天衡,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志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张森、孙慰祖,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伟生、宣家鑫、徐庆华、张索、张卫东,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沈峰、副局长姚强等出席开幕式。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馆长顾工主持仪式。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韩天衡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七十年风风雨雨,伟大祖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辉煌。作为中国人,深感荣幸和自豪。书法作为国粹,在上海一直得到很好的发展。“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选取的老一辈书法篆刻大家,令人高山仰止,体现了民国末期到解放后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艺术,始终强调实力的重要性。随着书法艺术在上海得到的普及,发展出一支壮大的队伍,对于上海书法篆刻的未来,韩先生表示出了极大的希望和期待。本次展览是对以往的小结和展示,同样也是思考,期待在各方努力下,上海书画篆刻能走向新的辉煌。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逐渐发展中国南方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近现代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海派,汇聚了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张大千、刘海粟、沈尹默、王蘧常、谢稚柳等艺术巨匠,领引了中国近百年来的艺术走向。近代上海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美术团体、美术市场,近现代大部分杰出的书画篆刻家往来上海,并留下深深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上海书法篆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文革结束(1949-1976),是沈尹默、潘伯鹰、白蕉、王蘧常等群星璀璨的时期,上海书法篆刻实力在全国处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从文革结束到20世纪末(1977-1999),是宋日昌、谢稚柳出任上海市书协主席的时期,当时的中青年名家周慧珺、韩天衡、张森、周志高等已具全国影响,上海书法篆刻整体实力继续保持领先;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二十年(2000-2019),全国各地艺术活动蓬勃开展,周慧珺、周志高、丁申阳相继担任上海市书协主席,为重振上海书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为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书法发展的总体面貌,“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精选1949年以后曾经生活在上海的书法篆刻名家86位(其中已故名家53位),始于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止于上海市书协最年轻的副主席张卫东,每人展出代表性书法作品一件,或者篆刻原作二方。展览作品主要来自韩天衡美术馆馆藏以及作者本人,以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支持借展20件藏品。印刷精美的《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作品集》在开幕式上面世。
本次展览汇集了上海7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书法篆刻家作品,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准的书法篆刻艺术盛会。其中有上海书协历任主席沈尹默、宋日昌、谢稚柳、周慧珺、周志高、丁申阳,有著名书法家黄葆戉、马公愚、潘伯鹰、白蕉、翁闿运、赵冷月、任政、沙曼翁、张森、童衍方等,有著名篆刻家王福庵、王个簃、邓散木、方介堪、来楚生、陈巨来、钱君匋、高式熊、吴朴、方去疾、韩天衡、刘一闻等,有著名画家朱屺瞻、吴湖帆、刘海粟、丰子恺、张大壮、沈子丞、陆俨少、唐云、赖少其、陈佩秋等,有大学教授郭绍虞、朱东润、王蘧常、苏渊雷、章汝奭、洪丕谟、沃兴华等。当然,其中很多名家都是贯通书画印和诗文学术的通才,书法之名常被掩盖。通过大展重温上海书法篆刻的辉煌历史,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发扬传统,立足当下,兼收并蓄,以此来推动上海地区书法篆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这也是“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的立意所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上海如何保持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做好“排头兵”,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在多元化的今天,上海如何适应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聚天下英才,营造能领引艺术发展的地域空间、艺术市场及交流平台,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将展出近两个月,于11月20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