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雏凤新墨”青海省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展评审工作圆满完成

2019年06月06日 22:31:252395人参与0

“雏凤新墨”青海省第三届

  书坛新秀20人展入选名单公示

  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评选原则,经过评审委员会和监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共有20位作者入选。本名单为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19年6月6日-6月12日,共7天。公示期间,如发现有违规问题,可向青海省书协(办公室)举报;公示期结束后,仍接受对有关违规现象的举报,举报材料要求信息准确,事实清楚,青海省书协将依照相关规定调查处理

  举报电话:0971-6128962

公示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海涛 王焕章 巨邦宁 关建英 刘健鑫

 吴佩鹰 吴振山 李川田 李玉春 李生伟

 李怀云 李政龙 李善元 李福雪 杜延平

 杨建新 苏 成 邵 鹏 崔珑山 黄晚晴

评审综述

学术观察员  李炳筑

  6月4日下午,“雏凤新墨”青海省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书法展评审工作在青海省美术馆举行。展览自征稿以来倍受80后书法创作群体的高度重视,共收到符合条件54名作者的108件作品,其中30岁以下作者26人;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及审读审议等环节,公平、公正、严格评选产生20名作者入选,其中30岁以下7人,30岁以上13人。作为此次评审工作的评委和学术观察员,就评审流程和当下青海80后书法创作现状,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评审的严肃公正性

  省书协召开评审预备会并强调:“雏凤新墨”是青海书协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工作之一,已进行到第三届,评委选择慎之又慎,希望大家凭借丰富的创作经验,站在青海书法长远发展的高度,遵循艺术规律,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兼顾不同书体,阳光评审、学术评审,通过作品发现和培养人才。

  按照征稿启事规定并经过评审委员、检审委员表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者准会员的作者不再参评。

  参评作者的两件作品被逐一编号,并用号码牌遮挡作者姓名,评委面对的是作品而不是作者,一切以作品的艺术质量为准,最大限度避免了人情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影响。

  初评阶段,评委逐一审视所有作品,达成基本共识;复评阶段淘汰制举手表决,7名评委,3留4下,保留26件作品;终评再淘汰6件,每位评委打10张反对票,要求评委独立判断,独立投票,检审委员严格监督,不允许评委相互商量,投票结束后工作人员收回每位评委打票记录,现场计票并当场宣读:6票3人,5票3人去除,其余保留,刚好20件。评委当场签字确认。

  如此严谨的评审程序,可见省书协对每一幅作品的尊重,评委评审作品的同时,作品也在考验评委。

  二、青海80后书法创作群体的现状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借助青海美术馆有利阵地,举办各种群体、书体展,谋划多种书法培训,邀请全国书法名家举办公益书法讲座,通过书法公益大讲堂扩大书法普及面,在多种多样系列活动的有力推动之下,教育培训成效初显。分析思考三届“新人展”,有如下几个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1、创作者区域分布不断变化,辐射面逐步扩大。首届雏凤新墨20人展,入展20名年轻作者全部来此西宁地区;二届展时,首届展中的8人被更替,入展作者区域分布为西宁16名、海西2名、海东市1名、果洛州1名,打破了首届展西宁作者的垄断局面;三届展中,二届展中的7名作者被更替,作者区域分布变化为西宁市15名、海西州2名、果洛州1名、海北州1名、黄南州1名。辐射面的扩大,是青海书法发展的有力佐证。

  2、书体多样包容、均衡发展。参评作品取法多元,楷、隶、行、草、篆(包括篆刻)皆有入选作品;楷书以唐楷、魏碑为主;隶书多取法两汉,以礼器和张迁居多;行书面较广,其中二王、颜真卿、宋四家为多,明清立轴作品以亦有呈现;草书多小草,以《书谱》为主,大草有怀素王铎;大篆以秦篆为主,小篆多唐篆、清篆;篆刻工稳、写意皆有。总之,从前两届书体临创的不均衡到今天的多元变化,进步很大、形势喜人。

  3、临创的界限和局限。任何艺术都有其传统,书法的传统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血脉,源远流长,它的繁荣和文字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段文字史就是一段书法史,学习书法是对特定历史的再认识和再解读,因而书法是文化的最好载体,而书法临帖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通过笔端的挥运体会先贤的内心波澜和审美追求,这种体悟又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因此征稿中临帖部分显得十分重要。让每位投稿作者提交两件作品,一件临帖一件创作,就是旨在全方位了解作者整体水平,一来强调临帖的重要性,二来通过创作检验作者的再表达能力。纵观所有作品,(1)临帖作品多数作者还处在实临阶段,谨小慎微,生怕写出局,没得“像”。至于打破格局,通过改造,展现时代审美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为数不多。甚至有的作者还处在抄帖阶段,对经典作品缺乏深入解读。这种局面和上两届作品差距不大。(2)由于临摹的现状,导致创作作品局限在模拟阶段,好多作品清丽有余而质朴不足,“小我”的表达与时代审美需求形成强烈的落差。

评审花絮

评审感言

主任:陈治元

  “雏风新墨”青海省书坛新人20人展作为省书协发现和培养中坚力量的重要展览,已是第三届了。此展推出以来,新人不断涌现,创作日益丰富,已经取得了好的效果,对我省书法创作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本届评选又呈现新面貌,前两届入选作者,大多有新改观,路子不断在拓宽,取得新进步。同时,也有部分以往作者未能入选本届,是正常现象,落选者应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根源,实现新的突破。今年又发现几位新人加入到20人行列,可喜可贺,不断有新人被发现,正是此展的初衷所在。

  评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作者临摹过于粗疏,不注重细节,也就抓不住要害,难以领会到书法的本真; 缺乏规律寻找和融通能力、字形随机处置和营造能力,临摹和创作不能很好结合。二是盲目师从和部分老师指导失当,盲目跟风、制作,过分注重作品外在形式,书写本身也只是浅层次的描摹,运笔过程内涵不足,线条简单直白,不在书法内在基本技法和规律上下功夫,多人面目雷同,"近亲繁殖”,这对将来的学习和进步十分有害。希望大家开阔眼界,放大视角,认真体味古法,少受今人影响,步步为营,不断增加认识,不断跃上新台阶。

委员:王永洲

  有幸参加了雏夙新墨青海省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展评选工作。展览旨在选拔新人,储备青海书法后备人才。作为评委须本着评选细则公平、公正地打票。从评出的作品看,新手多,作品质量也高,竞争力也相对大。优中选优,须察亮眼睛,精力高度集中,尤其最后一轮打淘汰票,几乎无从下手,淘汰哪个选手都于心不忍……

委员:李炳筑

  1、关于展览作品的展厅效果与文本表现之思考。自从书法走向展厅,书法家的身份随之发生变化,古代书法家大多被称为文化人,而当下的书法家大多被迫与艺术相关联,这种身份转换,与书法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当书法脱离实用,变成纯艺术,在特定空间展示,无形中增加了技法难度:既要有微观的细腻,也要宏观的效果。展厅需要,应对的方法在哪里,是每个有志于书法的作者所面对的新课题。样板在哪里,明清立轴作品早就在那里,而事实是我们每天临习的缩小版的作品,这种实际的大和我们学习的小形成一个空间差;再者,明清立轴可作为范本的就几家,人人都写千人一面,若溯本求源,源头又全是小字是实用的产物,一味仿效,如同一张六尺的作品写满2公分的小字,显然不合时宜。于是展大成为我们面对展厅的有效手段,这样又绕不过明清立轴作品,或许从源头能吸收纯粹,可展大作品已是诸味杂陈。如果不是,那我们怎样放大书写,而不离经叛道呢?

  2、关于书写内容的艺术效果与文字表现之思考。古人的文本以实用为主自说自话。而今天的展品面对的是观众,观众以欣赏为目的,或许和作者没有丝毫关系,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艺术,其次才阅读所写文本。当下抄书现象,是书家满足观众还是书家走向艺术?在展厅中,普通观众的阅读多停留在简体字上,而书法家所写的是繁体字,一简一繁,如在雾里。更何况书法字体书体种类繁多,写法各异,如草书纯属符号更趋专业。其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书法文本上书写繁体字是合法的,书法作品可用简体字,也可用繁体字,但不能繁简通用。尤其在古代汉语中,一字多表用法各不相同,如“乾湿”之“乾”、“幹部”之“幹”、“树干”之“干”,现行简化字全写成“干”。用字也成书法家的基本修养。解决完用字接着就是文,古人多讲文以焕彩,怎么焕,彩在哪里?似乎很复杂,使人联想到鸿篇巨制。如果理解成“文,心迹也”就简单了很多,万事万物经过心所留下的痕迹,写点自己所感所想,如同发了一则微信朋友圈,寥寥数语,既反映时代的特征,又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委员:谢全胜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雏凤新墨——青海省第三届书坛新秀20作品展评审已落下帷幕。此展览是省书协的一个长远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着重培养我省80后青年才俊。

  评审过程公平公正,阳光透明,参赛选手竟争激烈。从书体看,五体及篆刻皆备,精彩纷呈,优秀作品居多在行草,篆隶的学习明显薄弱,书体细化却略显单一;临蓦作品尚见功力,于创作转换差距甚远,难能统一,需加强临习,夯实基础。

  时光飞逝若白驹过隙,80后作者已至不惑之年,理应驰骋于中书协的各项赛事,亦是担当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之时,当努力。

委员:任学军

  “雏凤新墨”青海省书坛新秀20人书法篆刻展,是省书协精心策划,为80后书法作者提供的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目的是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为青海书法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6月4日下午有幸参加了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展的评审工作,感触良多,真行草隶篆和篆刻书体齐全,风格多样,在数量和质量上与上两届相比有较大的提高,表现出我省80后书家的文化自信和书法艺术风采。

  纵观此次的评审作品,有喜有忧,喜的是入展作者由西宁向各州县辐射,壮大了青海书法创作的队伍,更彰显了省书协这几年书法公益大讲堂的成效。令人担忧的是,初评时发现几位写魏碑的作者取法雷同,用笔相似,作品整体格调不高,存在学今人、学近人的问题。望年轻作者打开思路,向古人经典取法,避免个人影响,走出自己的书法创作之路。

委员:李宛谿

  青海省书协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展作品评审工作6月4日在青海美术馆三楼大厅进行,评审预备会学习评审细则并强调评审纪律,公平、公正、公开且注重艺术质量及兼顾各书体均衡发展是本次评审工作一再强调的总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等环节的严格评审,评出20人入选。

  从评出的作品看,比上两次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总体感觉创作作品相对比临帖作品差一点,形成临创两张皮,主要反映出作者临帖不消化的问题。另外,从这次参展的作者看,女性作者相对较少也是一个问题。评审中对书法本体把握不够但是做旧染色、拼接粘贴、注重形式的作品严格筛选,这是一个信号。

委员:刘建平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说出了书法鉴赏的精髓,强调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审美观念。

  有幸参加“雏凤新墨”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书法展评审,颇有一些感触。

  首先,同前两届相比,作品更加凸显书写性,也就是书法的“神”。作者更加注重从临帖到创作的自然转化。

  其次,是从投稿作者的百余幅作品来看,行、楷书居多,草书、篆隶也有一定比例,说明作者还是注重行和楷,认为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和入径较为普遍。

  再次,入选作者中,女书家少之又少,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同时也是激励女性学习书法的机遇期。

  总之,学习书法,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临池不辍决不是一句空话。

监审:王裕霖

  6月4日,省书协组织的"雏风新墨"青海省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展评审中,我作为监审委员深感荣幸,自始至终亲自参与并见证了本次展览的初评、复评、终评的全过程,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在省书协组织召开评审预备会上,认真学习了展览评审细则,明确了展览评审标准,重审了评审纪律。 在评审过程中,评委们认真负责,严肃谨慎,公平公正,交叉评审,阳光透明,遇到对个别作品难以确定时,反复斟酌,仔细从作品的字法、笔法、墨法进行推敲,直到最后全部举手表决通过。评委们的认真执着、严肃谨慎的态度,娴熟的评审流程,以及深厚的书法理论和很高的书法眼界所感动。不仅给了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能补充完善海东市书法展评审工作提些合理化建议。

监审:马发俊

  我很荣幸作为“雏凤新墨”——青海省第三届书坛新秀20人展监审委员,参与整个评审过程,对全省各地书家参加展览的作品及评审过程有一些感触,特整理出来,以飨书友。

  一、佳作如云,青海书坛生机勃勃。 从本次投稿数量来看,显示出全省青年书家对书法的热情。作品中佳作如云,让人目不暇接,因数量限制,只能优中选优,这次展览是全省青年书法家的一次大比拼、大聚会。有的作品、激情四射、纵横开合、颇有风采;有的作品直入晋唐、法度井然而不落俗套。这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新人辈出,一批年轻人通过展览脱颖而出,即将成为青海书界的生力军,而且他们路子正、基本功较扎实,表现出了不凡的才气。     

  二、公平、公正、规范的评审。评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书展评审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每一件作品最后都是在7位评委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的严格评审和肯定中入展的,评审民主、公正、公平。

  最后把20件作品摆在眼前时,我确信:这些作品的质量都是能经得起反复考量的,评委们的眼光是独到的、严格的,整个评审过程从机制上、程序上说,并不亚于中书协大展评审,是评委们为展览交出的满意答卷。

  书法事业是要靠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发展的,本次书展无疑是我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收获,后面的工作还有很多,任重道远,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此努力,为青海书法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组委会主任:石  力

  评审委员会

  主任:陈治元

  委员:王永洲 李炳筑 谢全胜

     任学军 李宛谿 刘建平

  监审委员会

  主任:郭 强

  委员:王裕霖 马发俊

  学术观察员:李炳筑(兼)

新秀,加油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