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行草书作品

不扭捏作态——李志根书法作品网络展

2019年01月17日 19:59:285561人参与0

不扭捏作态

——李志根书法作品网络展



李志根,男,生于1990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龙渊印社理事。



不扭捏作态

——李志根书法作品网络展

李志根十届国展书法作品

李志根十届国展书法作品

李志根书法作品网络展







古人论书数则 67cm×87cm×2

学书心得

还记得大学期间的暑假,与班上同学留在学校,跟随学院徐咏平老师练书法。大热天,偌大的校园,几个人光着膀子写擘窠大字,或《勤礼》,或《张迁》,写得大汗淋漓,那真叫一个痛快。日子悄然而逝,一晃近十年了,不变的是对书法的痴迷,日夜琢磨着。入选省书协的“新峰计划”,让我又惊又喜,但更多的是不安:眼高手低,难以沉雄,拿不出满意的作品。我将“新峰计划”看作我十年习书的一次总结,所以很珍惜,也努力了。


艺概》数则 27cm×68cm×6

和书法结缘,也算偶然。大学里的专业是数学,旁边同学玩游戏谈恋爱的,我不知道干嘛,时常感到无聊,便开始习书。面对书法,一张白纸的我也曾彷徨,徘徊不前,懵懵懂懂地入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才开始对书法有些理性的思考。我不是科班出身,这几年我一直投身全国书法展的热潮,书法对我说是书写,也是制作,如何打造一件入展率较高的作品,成了我首要的追求。这种以展促训的学习方式,人们有褒有贬,但我知道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也没什么不好,它会激发我的热情,让我慢慢体会书法之法,让我的学书之路渐渐明晰起来。一件完整丰富的书法作品,需要多角度观照。我知道目前我缺什么,该补什么,于是慢慢提炼自己,找到自我,在古人的法帖中寻求答案,明确方向。


书论 176cm×84cm

学书法,临摹古人经典法帖是不二法门,起点要高,一法深修,临摹精准到位。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选定的碑帖要高水准,同时精准的临摹是关键,临得精,才能得到多。学书数载,临池不辍,而每个碑帖只写个大概,其形也不准,谈何得其神采。用笔之外,结体也是关键。赵孟云“学书以用笔为上,然结字亦须用工”,一件作品创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字形问题,做到每个字过关,有出处,能看出古人的影子。一笔一画,力求精准,悉心体会古人结字的欹侧、向背、俯仰、聚散、大小、长短等,方能运用自如。


司马右军七言对联 117cm×15.5cm×2

学书须博取。古人强调博涉多优,王羲之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锺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又于从兄处见《华岳碑》,遂改本师。”转益多师,方能成自家面目。我得益于读书期间,篆、隶、行、楷、草也都曾尝试,对古人用笔形态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对整个书史及字体的演变有了初步了解,这几年我对《真草千字文》《书谱》《雁塔圣教序》及温州书风有了较为深入学习后,便大量临习篆隶,训练了笔力和笔性,也增加了线条厚重及质朴感。


汲古开怀五言对联 133cm×21cm×2

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章法是关键。排兵布阵乃战事成败关键,作品也是如此。能够起承转合,一如乐曲,层层推进,动静结合,方有可观处。古人曾云:“先贤作字,必首为数行楷法,然后肆笔以终其书。”这种动静结合,符合生命活动方式,在魏晋尺牍中此类章法布白比比皆是。今人小字作品中多套用此类章法,加以墨之枯润,点线之轻重、方圆、粗细,多种元素的矛盾统一,营造出“和而不同”之丰富旋律感,营造出空间的丰富画面感,这些章法营造因素,都需要平时一点一滴有意地进行训练。


《海岳名言》一则 77cm×20cm

对我来说,学书短短十年,还处在集字、仿作阶段,还未免做作和程式化,但这只是一个过程,是今人学书都无法避开的过程。无意于佳乃佳,这需要几十年的临池不辍,非池水尽墨,何来逸气湍飞。保持清醒,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这是我所想的,也算是目标吧。

书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李志根

2014年10月于木心斋


李志根其人其书

人者,禀赋各异,机遇众殊。其敏者,常能感悟外物,适时而动,择地而居,师法多方,冥然内化,以至少年有成,悠游朋辈,如鱼得水。如李君志根者,便是此等之人。

2014年,志根书法入选省文联之新峰计划,以廿五虚龄,能与省内众青年才俊逐鹿书坛,联袂登台,一展风采,广得省内书坛名家之关怀与赞誉,此幸何极!

李君志根,苍南人也,就读丽水学院小教数学专业,本与书法无多缘份,然以慧心宿缘,终以笔砚为伴。其少时不为学堂羁束,耽于钓鱼,水边静坐,便觉逍遥自在。其母怒其不争,令下跪,志根口中诺诺,遂稍稍用心读书。后入丽水学院,同舍友多耽于网络,或陪侍女友,志根不免彷徨无着。大二时,我任其班书法老师,他看我写字,也帮着拉纸,有空便躲进书法教室,至熄灯方搁笔就寝。暑假亦不还家,与我一道在学院书法教室习字。丽水暑期酷热难耐,我俩便光着膀子挥毫,有女生窗外见之而咂舌,不顾也。校园树木葱茏,日闻窗外知了聒噪,则困眠饥食,且以宣纸、碑帖为枕席,可谓快活自在也。


2009年秋志根毕业,时年方19岁,回苍南应教育局考试未果,便至瑞安、永康书法培训部任教。此段日子并不顺意,且其父身体不适,时常牵挂,则孤单焦虑,以至眼泪汪汪,有空便跑回丽水与大家厮混。后母亲为其算命,则曰居地有水便佳。一年后他便决意回丽水带学生教书法,余暇拼命习字,大楷、小楷行书草书各有涉足。一日忽草就一帧《陋室铭》条幅,其笔致流动,令我惊叹。至2011年春,全国第十届书法展征稿,志根经一月准备,成二幅小字中堂,观其结体灵活,章法丰富,尚能率性,余曰:姑妄投之。一日朋友忽告其大作入展,他竟不自信。丽水同仁均感诧异,惊为“黑马”,余等为他高兴,第二日他请客,在餐桌上尚一愣一愣发呆,似乎尚未回过神来。其年21岁,小巧的个子,活脱脱一个高中生。后来的日子便逐渐顺意起来,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应聘到丽水外国语学校教书法。再后来国展省展,不断有入展获奖信息传来,可谓头角峥嵘也。


时下书法人才之成长,李志根亦可谓一典型。究其成长,时也,运也,更是其个人发奋努力之结果。志根指细手巧,执笔使转如意,且慧心敏悟,见人有可取,辄细心揣摩,继以实践,务求有得。古碑帖临摹,求其精到,以至精细入微,也时作夸张收放,以求醒目。原以真楷行草为日课,楷书如《雁塔圣教序》《真书千字文》,行草如《集字圣教序》《书谱》《韭花帖》《大观太清楼帖》《自叙帖》《祭侄文稿》等,敛锋入纸,得其细筋入骨。后求浑沦圆通,则追摹黄山谷,好以《好大王碑》之隶笔辅之,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时有精彩之作面世。

志根出生苍南,此地隶属温州,当地书风以清雅通透相尚,每多以“二王”一路小字示人。志根曾通临陈忠康行草,后回苍南老家,则每每向当地书家王大禾君请益。王君书法精巧,于体势尤讲究,运笔不肯率意。志根每有所得,则多与我言之,“二王”小字也益精善。然志根居丽水十余年,此地山川四围,民风朴直,书风好峻拔大气,则志根也时受熏染,每每执如椽大笔写榜书。故,志根可谓兼得永嘉、处州山水人文之性灵也。


时下年轻书家,都得展厅之熏染,每每相互模仿,竞奇尚异。此也志根之所长也,曾言:展览可驱使我等时时努力也。故每有重要展事,则经意应对,反复挥毫,以至废纸成堆。然近年则有所倦怠,觉非静心读书养气,难以留蓄。而习性初成,改之亦匪易也。此也盖其年轻气盛,社会历练不足,故于沉郁稍欠耳。

志根好交往,且乐于指导后学,故人缘颇佳,身边不自觉集聚了一批书法好友。其之热心、热忱,源于天性,亦盖因丽水人文之熏染耳。此地老辈如林湘,中青年如王迅、陈远鸣、徐咏平、吕郁芳、陈洪大诸人,均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对晚辈后学淳淳如也,奖掖有加。此亦正浙江人文之风气耳,故余每言:生在浙江,幸福,生在丽水,幸福。而年轻如李志根等后学之精进不懈,又岂非浙江、丽水之厚福也。

徐穆之

2015年3月15日于处州云归草堂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