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王长远老师讲《如何临帖》书法视频讲座

2019年01月16日 20:47:4610380人参与0







王长远

京师大学堂甲骨文研究院副院长

四川文化学院中国书法篆刻院特聘教师

京师印社理事

北京邮电大学书法公选课讲师

北京市教育学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研究会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书法课程组成员

畅朴书院学术主持

 

师从启功先生弟子秦永龙先生、李洪智先生。2008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大学讲师,“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网”编辑、制作人,北京市“多媒体影像技术与书法教学”科研项目组负责人。

参编《甲骨文书法探赜》、《中国书法年鉴》、《艺术小百科——书法卷》、《弘扬博物馆珍藏中国名家法书》、《书法鉴赏——领导干部读本》等。在北京,甘肃等地多次举办联展、个展。作品入选《翰墨千秋梦——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提名展作品集》、《2014中韩书法交流展作品集》、《全国尊师重教书法作品集》、《2008人文奥运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作品集》等。

 

●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中获甲组一等奖。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

●“日本国际书道展”中国组佳作奖 韩国CJB书法大赛特等奖

●纪念米芾诞辰90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入选“灵性派”第二届全国书法作品大赛。

●第三届北京电视台书法大赛成人组 三等奖。

●“2008人文奥运 --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 ”三等奖。

●“庆祝 建国60周年暨迎奥运--龙岗杯书法大赛”特邀作品。

● 2007年3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展厅举办“迎奥运京师六人书法 展”,部分作品在奥运誓师会后捐赠奥组委。

● 2007年05月 参加“八荣八耻”北京大学生书法展

● 2007年10月受邀参加首届大学生书法节暨新人书法展。

●2008年10月 在甘肃天水举办个人书法展。

●2008年4月 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书苑新篁”书法展,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书法网、中国产经新闻报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 2008年06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展暨名家邀请展”。

●2009年10月,获全国汉字规范书写大赛特等奖

●2010年09月,受邀参加甘肃天水“秦安明清文化街——全国百家书画家邀请展”

●2011年07月,入展第二届宋璟碑全国书法大赛

●2011年11月,蔡伦碑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1年05月,入选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新生”展


王长远老师讲《如何临帖》书法视频讲座.jpg


王长远老师讲《如何临帖书法视频讲座







王长远老师讲《如何临帖》书法视频讲座

 


书法评论

 

飲真茹強蓄素守中 

       ■ 刘善军   


我与长远在高中时即是同窗,后各自在不同的学校读了本、硕,期间常以电话沟通,相互砥砺,互通有无。所幸现在二人都在北京,且居所仅有三四站地之遥,每每饮酒、论书至深夜,竟夕不倦。

长远自幼随祖父习书,秉承家学。后与我一同跟随侯玉春先生学习书法三载有余,2004年长远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书法。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教学一直延续着启功先生的学术、教学思想,根植传统,踏实临帖。启功先生讲,所谓学习书法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重复”。“正确的道路”就是古人传承下来的一套完整的书写方法。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句话,真正实践在教学和创作研究上谈何容易!

作为一名合格的书法创作研究人员,应该具备五体皆通的研究理念,而不应该以个人好恶而大取大舍。任何偏执一两种书体者,都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当代书坛重行草而轻楷隶篆者甚多,看似追求行草书的抒情性,实则背过一些章法、字法、墨法的组合公式,拼凑设计一张所谓的“作品”出来,过多的注重形式感,缺少笔法与线条的训练。行草书点画是否到位取决于楷法,而线条是否留得住取决于篆隶。《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如果不注重笔法与线条的训练将流于包世臣所言“任笔为体,脚忙手乱”。长远以楷书入行草,高中三年学柳诚悬,已经过了严格的规矩训练,北上后又学褚遂良、《张猛龙碑》,深得笔法,笔锋调整精准,点画结实到位。遵循启功先生的学术理念“透过刀锋看笔锋”,长远行草书学《集王圣教序》、《二王手札》、《书谱》,墨迹与碑刻并重,线条或劲挺或迟重,结字或方正或险绝,楷、行、草结字处理和谐。观长远行草,若卫恒《四体书势》云:“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长远善写文章,文书俱佳,以古为师,少有时气,执守大道。有长远兄一路同行,艺术与生活不会孤独。应长远嘱,粗记小文。祝长远艺术之路走的更远!

(刘善军,书法硕士,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



学 书 感 悟

■ 王长远

我自小跟着祖父习字。祖父写字是业余爱好,所以我于年少懵懂时得到更多的,是对于书写的一种喜爱和兴趣。直到现在,不管是空闲还是有多累,看到毛笔都想拿起来写上两笔。自小养成的习惯无论好的坏的,都是不好改的。我庆幸这儿时的机缘。

我是以当时流行的“柳体”入门的,而后写了行书魏碑隶书、草书、篆书。我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初学以“正书”(楷、隶、篆)入门这个法则之外,学书法没有那些所谓“必须”要先学哪个体或者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学书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处理矛盾关系的过程。很长一个阶段,我们学习的是如何把更多的矛盾关系更好的统一起来。粗细、收放、虚实、欹正、黑白。一个高手,一定善于引出这些矛盾,并把他们合理地统一起来。

书法有多样的书体和字体,体现出来多种不同的味道和神韵,这就要求学习者的胸中要有高山大河,也要有碧水清溪,有朗月晴空,也要有日暮西山,书法作品有不同的气象,人的心胸也要宽大和开阔,才能更好地契合、领悟这帖中的气象。从容地把控、转换,最终沉淀于自己的胸壑之中,并非是刻意要让它“为我所用”,而是你真正懂了它,可以随意“进出”,融于它,再出离它。

学习书法还要把握好细致处理与自然书写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矛盾关系。太追求细节,往往会写得刻板、琐碎,失去结构和章法;但忽略细节,只求自然流畅地书写,又往往写不出神韵,毕竟,神韵都是靠一点一点的细节表现出来的。我认为,读帖要由“大”往“小”读,先看大的方面,再慢慢进入细节。而写字则是从“小”往“大”写,先抓细节,再抓整体,注意整体的气息连贯。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熟”。古人讲“唯手熟尔”,熟能生巧,在熟练把握细节的基础上,书写最终一定而且务必要回归到自然的状态中去。

书法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技法固然重要,但书法绝不仅仅是技法。我认为,客观来讲,书法是人类的瑰宝。它以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为根基,是这些思想和审美的外化。熊秉明先生称之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确不为过。从人的角度讲,书法是一种表达方式。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长啸于野,舞剑于庭,或吟诗、或唱歌,甚至歇斯底里。然而文人好雅,寓之于琴棋书画,这才有了这么多的传统艺术门类。

一个优秀的书写者应该是一个涉猎广泛的文化人,除了读万卷书,还要穷名山、泛沧海,走万里路,多体验多思考。毫无疑问,一件作品的字里行间留下的不仅仅是你的技法,还有你听过的故事,你看过的山河,你走过的路,和你爱过的人。



作品欣赏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