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5年投展心得+15年国展班教学经验

2019年01月12日 18:03:524542人参与0


国展书法里最高层次的展览和比赛之一,它是公认的、最具含金量的,对个人学书成果的检验标准,入选国展,也是加入中国书协的最快的途径。

每次国展征稿平均能收到数万件作品,而最终入选作品仅有百余件,不到1%的入展概率。这拼的不仅仅是书写功底,还有投展技巧,和一点点运气。

而墨池导师之中,有一人从1995年开始投展,至今入展获奖40余次,其中三度入展兰亭奖,可谓是国展老将。同时他也是国内首个国展冲刺班的创办者,当初54个学员中,现百分之六十已是中书协会员,更有10多个在国展获奖。而他个人组织的书法高研班的178位学员,近百人在中书协展览中入展,30多人获奖

他就是墨池人气导师、上海书协副主席、兰亭奖得主——张卫东老师。


张卫东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深知诸多参展书友的焦虑,也借此契机,墨池学院与张卫东老师合作推出一套真正面向有志于国展的书友们的线上系统课程,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策划、打磨、拍摄,到今天才上线的——《通往国展之路——3个月投展作品打造魔鬼训练营》。


为了让你更加清楚地了解课程内容,墨池CEO冯错专门与张卫东老师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张卫东,听听老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体验。

冯错:张老师好,我们都知道入国展是加入中书协最便捷的方式,那对于不想加入书协的书友们来说,他们参加国展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呢?

张卫东:学习书法是缘于爱好,或者叫喜欢。参加省展和国展无疑是对自己学书的一种肯定,或者说是学书者追求人生的价值。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他们纯粹是为了学着玩,或者说消遣,那又另当别论了。

张卫东老师作品

冯错:那当下的投展环境是怎样的,又是什么促使您开展墨池的国展系列课程呢?

张卫东:现在爱好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想加入省市书协和中国书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往大处说是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到了一定阶段后的精神追求。有一部分很现实,他的理想就是入省书协,获得会员之后,可以办培养青少年儿童的书法班,没有这个省级会员证,总感觉没有底气在家长面前介绍自己。全国展当然难度更大些,这也是大多数省级会员的梦想。

从我举办第一个国展班起,至今15年时间,国展冲刺班逐渐兴起,遍地开花。近年来开课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大凡取得中国书协会员证,能讲讲课的人都在网络上开讲了。这就导致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学员报了名却学不到真东西。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多次获奖,且获奖时间跨度长的资深老师的课程质量会好很多,毕竟要跨十年、二十年保持这种竞技状态是比较难的。至少可以说这位作者对二十年里一线的创作脉搏把握的还是比较准的。但是同样的,这样的老师大部分是面授,收费不菲,学员们往往也需要腾出时间奔赴某地区参加学习,成本很高。

所以借这个机会,一方面我想把我这么多年的经验通过这种课程形式保留下来,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有志于投展的书法爱好者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张卫东老师作品

冯错:您刚刚也说了,您从03年开设第一个国展班至今已经15年,另外您自己也参加了20多年的展览,您能不能结合您的教学和投展经历,谈谈您对投展的感悟与理解。

张卫东:我学书法算是个幸运儿。从小学一年级老师就表扬我字写得好,从1985年的镇书法比赛一等奖开始,1988年的空军政治学院书法一等奖,上海首届市民书法一等奖,到2007年文化部书法群星奖金奖,再到中国书协23年的参赛经历,可以说参与了大半个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因此,对各时段书风甚至书体在同展中的兴衰都比较了解。

对于参赛的感悟,那就是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挥到自己的最好状态,对投稿作品一定要用情、用心,精益求精,绝不能马虎,要让作品去打动评委。总的来说就是不要迷信国展体。人们常说国展体或者叫展览体,说入展就得按照套路去写,但我觉得国展不会限制书家的创作思路,这是一种杞人忧天。通过我这些年参展,我有三点建议给大家参考:

第一,作品要因地制宜。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展厅竖式作品为主进行创作,征稿要求少点色彩,你弄个大花脸、拼贴无序,那肯定要淘汰。

第二,讲传统但还要有所突破。国展是讲究传统的,但更讲究突破一点传统。譬如中堂,一般书写都是三行整,落款躲在第三行下,这就是老套路,看了几十年啦,国展作品这样行吗?!这就要求我们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固执僵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要避免创作僵化。首先要解决思想僵化!如果几十年重复这一套就是僵化,不管什么形式的作品,都要考虑如何出点新意,这个新意包括:取法,学古今一切作品都不能原封不动生搬硬套,要做取舍,要会取舍。章法和墨法,这两个方面没有变化的作品一般很难让人把眼睛留住。

张卫东老师作品

冯错:大家投展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作品怎样才能入国展,您此次的课程对大家这方面需求有何帮助?您本次课程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张卫东:没错。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不想入展的参赛作者几乎是不存在的,写得再差,他(她)也想“撞”个入展。

入展获奖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注重功力(基本功),也注重才情(书家的表现力),更注重整体效果的把控(指章法),也从不忽略细节(如钤印、纸张色彩、色宣的搭配等)。做到了以上几点,入展就有希望了。

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我将真、草、篆、隶、行五体都串在一起讲,保持了课程的完整性,同时五种书体的形式章法都是可以互相借鉴,而且也可以对学员现有的书体形式有补充和启发意义。

课程里我也将历届一百多件中国书法兰亭奖、重大国展中各书体的经典章法、用纸,所选作者取法的碑帖都做了介绍,并附于课中,相当于精选了国展作品集中的精髓,可以说是一个最高级的作品集,有了这些图片,几乎用不着再去找国展作品的资料了。

张卫东老师作品

冯错:国展创作的参展要求和细节事项相对复杂,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结合,您对此有何见解?

张卫东:国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结合是比较重要的,我比较反对参赛作者书写过去国展作者经常抄袭过的文本,说难听点,有点抄袭的嫌疑,我们要有较多的文本资料(这些在课程中也有详细介绍),书写内容要高雅,要有新鲜感,还要和书体相协调,譬如说岳飞的满江红,你用铁线篆显然不如用行草或大草、狂草来表现更为适合。

张卫东老师作品

冯错:谢谢张老师,那最后您有什么话想对报名本课程的学员们说的吗?

张卫东:参赛20多年,从教20多年。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书人,普遍的问题是,学员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够深入,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路子对不对,该怎么走...... 甚至你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明确的路子,他还会反复问老师,我该怎么走?

一般明智的老师都会用都会因材施教,根据你的基础和性情来给你定方向。大多数人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了一半还没有入展,便以为自己路子不对,这时需要老师把他的关键问题拎出来。譬如说是用笔的方圆厚薄,笔法的丰富性问题,你就告诉他(她)方而厚该临什么贴;细线圆转该临什么帖;结字能紧不能松的问题如何解决。墨法问题、章法问题等等,在老师给你制定出目标之后,你就老老实实地学,厚积薄发,不要急于求成。

希望我们这次综合课能让学员明确方向,找出缺点和差距,从一点突破,从写好一件参展作品开始,让普通书法爱好者实现省展,让省展作者入国展,实现你们的书法梦想。

张卫东老师作品



导师作品欣赏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