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 各地书展信息

还原册页书法“斯文精雅”的属性 ——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展参观小记

2019年01月09日 11:55:397651人参与0

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展从去年7月启动征稿以来,受到书法作者们的高度关注,从展览开幕式上将展览的名称刻在一个特制的凹槽中由嘉宾往其中倒金粉宣告展览开幕的举措,以及在展厅中配上花道、茶道、明式桌椅,给人营造一种书斋的文人场景,就可以看出精致的上海人对于本次展览的辛勤付出与别具匠心。简洁的开幕式后,我随着蜂拥的人流进入展厅,一边拍照给微信编辑部同仁传图片,一边欣赏作品,对于展出作品也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兹陈如下:

一、以二王行草书

占主流的格局没有改变

在展厅中,放眼望去,尽是二王一路的行草书风,给人这个展览是行草书展的错觉,虽然是以册页的形式表现的。其中间有黄庭坚、杨维桢、八大等明清书家的路数。楷书以取法魏晋小楷为主体,有小部分取法明清书家。隶书篆书作品相对较少,且汉隶、简帛是主流,取法《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等汉隶者较多,也有一些是吸收明、清篆隶书家书风的作品,以赵之谦为多。秦汉简牍书风的册页,其中有不少是用特制的竹木简牍所写,有点"假古董"的意味,尽管制作精细逼真,但在用笔、体势、气息上,与古人作品所表现的纯正"古意"还是有距离的。看完展览,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中规中矩的作品数量偏多,个性突出的作品相对较少。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一种向经典致敬的"根植传统"的需要。当代的全国书法大展,虽然不应在极端的书法创作思潮与风法风尚中徘徊,但也应该在体现广泛的"高原"的同时,极力助推"高峰"的出现,因为书法传统不应成为当代书法创作"鼓励创新"的桎梏与借口。"多样包容"应在评审中成为一种实在的贯彻与认真的执行实施准则,因为评审的导向会直接影响到评审的结果。

陆晨雁书作(局部)

大字作品相对较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与册页作品的表现形制有一定关系。展出作品中,雄强恣肆、气势豪迈的大字、少字作品,雄强的"金石气"篆隶摩崖类作品亦少。这也提示我们,在书法创作中雅化很关键,野逸一路的书风在册页的评审中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但楷书、行草、篆隶的大字作品,在展厅中还是很抢眼的,说明大字也能在册页中展现一定的风采。

王永亮书作(局部)

从展览作品来看,不仅注重册页的装祯、设计、用材和形制的探索,简牍、碑帖、碑拓、句读、题跋、校勘等传统元素都有被掺入册页创作,作者们通过各自对于书法经典的体味、感悟,以册页这种传统的书法形制演绎出来,是目前全国册页书法创作思潮、发展趋势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