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迎首位女主席 孙晓云书法拍卖价格知多少?
中书协主席孙晓云15万字书法展被喷,是无稽之谈还是事出有因?
孙晓云,女,汉族,1955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书协第七届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2021年1月2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孙晓云当选中书协主席,成为中国第一个女书法家协会主席。
业内人士指出,孙晓云女士当选中国书协主席,无疑会对其作品市场价格会有正面影响。公开记录显示,孙晓云《 历代名人咏江苏诗词》 册页(水墨纸本),在2015年曾拍出86万元的高价,成交价折合每平尺约10.78万元。
孙晓云热门文章推荐
专访 |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展现中国书法的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
孙晓云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
公开资料显示,孙晓云,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上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硕导,苏州大学博导,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出版有《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历代家规家训选》等。
《光明日报》2021年1月28日报道,孙晓云3岁始承家传习书画,外公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朱复戡。
60多年的习书历程,写满了她的初心、恒心、匠心。一点一提,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带着对传统的敬畏,几年间,从四书五经、家训美德到中国赋,孙晓云书写了几十万字的传统文化经典。在她国博的个展“与古为新”上,观众看到了她用秃的几百支毛笔,成卷成卷的废稿。人们称赞她的作品“精致、精微、精到、精美”,在这些“精”品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付出。
当选为中国书协主席,她说,个人的力量一定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是以身作则,用作品,用为人,携同广大书法家感染、带动更多的人,让大家拿起笔来,把中国字写好,把中国书法不断发扬光大,把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一起担当起来。
孙晓云书法曾拍出86万元
1月28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重庆资深书画藏家唐肇新表示,孙晓云女士当选中国书协主席,无疑会对其作品市场价格会有正面影响。
《 历代名人咏江苏诗词》 册页(水墨纸本)
查阅雅昌艺术网,孙晓云作品拍卖记录有1410条,属于拍卖场上的热门,成交价最高的单人作品为《 历代名人咏江苏诗词》 册页(水墨纸本),规格为29×17cm×18,款识为:壬辰夏书历代名人咏江苏诗词十三首,孙晓云。钤印:孙晓云印(白) 未了斋(白) 孙押(朱) 晓云(朱)。
该作品系孙晓云2012年创作,折合约8平尺,估价40万-60万元, 2015年1月11日,在江苏嘉恒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86.25万元成交,成交价折合每平尺约10.78万元。
1993年作 行书 手卷 水墨纸本
成交价排名第二的为孙晓云1993年作 《行书》 手卷(水墨纸本),规格30.5×509厘米,折合约14 平尺,估价20万元,2013年12月26日,在江苏龙城拍卖会,以 59.89万元成交,成交价每平尺约4.28万元。
成交价排名第三为孙晓云《 古人咏金陵词》 手卷(水墨纸本),规格22×285厘米,折合约5.66 平尺,估价45万-55万元,2014年6月22日,在江苏聚德拍卖会,以55.20万元成交,成交价每平尺约9.75万元。
去年12月一册页拍出32万元
从雅昌艺术网显示最近的拍卖记录来看,去年12月,孙晓云有13件作品上拍,其中9件成交。
去年12月7日,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孙晓云6件作品上拍,全部成交。
其中孙晓云《 行书李白诗册》 册页(水墨纸本),规格为34×50厘米×9,款识:1.戊子年仲夏,书李白诗八首于金陵。未了斋主晓云。
2.定放先生好收藏,与江苏诸多书画家有交往,常聚于金鹏饭店,其喜好李白诗,嘱吾书此一册,念廿年老友之情,欣然命笔,戊子之秋,晓云又及。钤印:孙晓云印(白)
该作品系孙晓云2008年创作,折合约13.81平尺,估价10万元,最终以32.20万元成交,成交价每平尺折合约2.33万元。
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另一件《行书李白诗》 镜心 (水墨纸本),规格24×65厘米,款识:丙子秋,书李白《将近酒》一首,于金陵未了斋,晓云。钤印:孙晓云(白)、空境(朱)。
该作品系孙晓云1996年创作,折合约1.41平尺,估价2万元,最终以6.33万元成交,折合成交价每平尺约 4.4万元。
孙晓云老师说,书法伴随自己近 60 年。书法是脚踏实地、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只要拿起毛笔,她就觉得自己离理想又近了一步,满满的幸福。
学习书法,总得有个门经,总得找寻一个发展的方向,这就涉及碑帖的选择问题。由于人的性格、气质和审美喜爱的不同,对碑帖的态度也就自然存在着差异。有的人主张性格内向的人最好选择气势开张,结构自由的范本,这样学习起来感觉特别新鲜,同时还可以通过书法来改变自己性格中保守的成分。有的人却主张性格内向的人最好选择结构比较谨严、精神含蓄内敛的法帖,这样气质性格正好与书法风格达到一种主客体的同构,往往最容易出成绩,根本依据是“字如其人”的道理。事实上,选择法帖进行学习,主要目的在于借鉴前人优秀的成果,历史上还很少有专学一家法帖成功的大师。所以,开始先找自己最喜欢的帖子进行临摹便可,待熟练掌握之后,可以再找同一位书法家的其他作品接着学习,然后逐渐扩展开去。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学深学透,不仅在形态上惟妙惟肖,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气质上能把握住其特点。
常常有人提到学习书法不能以当代人的书法和他们的字帖为临习范本。笔者以为,如果单纯想把字写好,写得漂亮,以当代人的书法为临习范本也未尝不可。但是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真想写出些名堂来,就不能采取此法。因为书法经过几干年的历史沿革,流传至今的这些碑刻法帖,都是经过无数次检验的经典作品,它们从不同侧面体现着书法的本质精神和美学品质,为时代所公认和崇尚。当代人的字帖,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是非常优秀的,甚至达到了今天的最高水平,但是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需要时间.需要后人的评说。这就如同写史一样,同时代的人不能给同时代写史,只可以实录记载,因为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你只了解一小部分,不能纵观全局,也不可能客观真实,要隔代写史就是这个道理。再者,书法学习讲究取法乎上,立志须高,指的就是以经典碑帖为法,心存高远之志,才能终成大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