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名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圣教序高清大图

2019年10月19日 22:44:4326560人参与1

对《圣教序》临习中的难点进行梳 理、归纳有四:难在瘦劲,难在精细,难在圆,难在 气脉贯通,均已逐一阐释、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克服。 克服以上难点,最重要的是对王羲之书法 做到准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把握其艺术本质, 才能透过字形、表象去领悟笔意、神韵等,在出发 点和大的方向做到明确,不至于走偏走弯路。 同 时要对字帖做到精确、细致的观察,去反复推敲、 对比,针对以上主要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 药。

中国书法史上,唐代被誉为“法的时代”。唐代尚法书风上承魏晋遗韵,下启宋意先河,树立了书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唐代书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创立了行书入碑和集字艺术的先河,对于唐代书法以至于中国书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怀仁集王《圣教序》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即初唐崇王风尚和唐代自上而下的尚法书风,对唐代佛教的兴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怀仁收集王羲之墨迹,采用假借、放大缩小等方法组合、编排而成,碑文具有字数多、字体多、碑刻水平高等特点,是现存碑刻中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载体,成为后人学习王字的范本,对中国书法史、碑刻史、集字艺术等都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此碑也因为众人盲目效仿以及章法缺陷等原因遭到后人的批评,可谓是毁誉参半。此碑现存的拓本中以北宋为最佳,与王羲之摹本书法形神一体、欹侧取势、疏密有度、有法有意的特点相比,.J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更多呈现的是对王羲之“字形"的重视,字体有简化和楷化的倾向,结体更加规范化,章法更加疏朗,其反映的书法美术学思想则是“法”有余而“意”不足。对“形”的重视和对“法”的追求正是唐代崇王和尚法书风的重要表现。直到今天,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对我们行草书的学习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王羲之

(公元303~361年),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历官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后渡江北游名山,先后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等书迹,遂改本师,草书张芝,真书法钟繇,得个中奥妙,然后增损古法,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造出妍美流便的今体,于真、行、草三体有极高的成就。千百年来被尊为“书圣”,被书法界奉为圭臬,为后世所钦仰。

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额刻七佛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怀仁集王羲之书,历廿五年乃成。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集字而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对此,我们可多多注意上下笔势的连贯,并参考如《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进而把握王字整体风格。

圣教序碑帖欣赏







评论列表1条评论
访客
访客回复 如何购买?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