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怎样写篆书?全网最全资料

2019年01月09日 15:45:076146人参与0

怎样写篆书?全网最全资料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书家就是秦相李斯。李斯在作秦宰相后,上书言政,定郡县之制,下禁书令,曾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暴行中推波助澜,又在“书同文、车同规”之统一文字方面有所建树。李斯亲自书标准小篆体,作为天下规范字体,因此被后世称为“小篆之祖”。

小篆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从字体风格角度看,它具有规范整齐、匀称优美等特点,在秦朝灭亡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受到书法家们的喜爱,几乎历代都有善于书写小篆的大家出现。此外,小篆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作官用印玺的首选字体,篆刻艺术就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商周时期的金文书法,具有形体多变,偏旁可以任意挪动、省减的特点。而且字的部件能够与表达相同意思的字互换,如威字,能从戌,或从戊,戌、戊均为古兵器。这便反映了战国时代“文字异形”的书法形态。秦国早期的书法风格类似金文,秦文字到了后期偏旁基本固定,而且位置没有较大变化,与后世小篆形体基本相同,为后世的小篆和隶书以及今天的楷书奠定了基础和可能性。《峄山刻石》文字比起前面诸形体,更加规整化。显得流丽、整饬,又布白均匀、法度森严,反应了李斯“廉政严酷、刻薄寡恩”的性格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现代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现代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一、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二、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先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三、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四、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五、灵活运用。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寒眉)

【编者按】本报第47期以《国画技法中皴法的特点》为题,介绍了皴法的一些特点。本期,小编结合皴法的成因,为您进一步分析皴法的特点,以使广大读者朋友对皴法这一国画技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洪亮:谈怎样学写篆书

文 | 洪亮

常有朋友问,如何学习篆书?从我的经历中感到:学习篆书,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篆书入门:识篆和写篆阶段

先来谈谈识篆。篆书是古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在汉代以前通用的文字。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先秦古文字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的篆书为小篆。识篆可从小篆开始。因为小篆的偏旁部首与我们现在通用文字的繁体偏旁部首是一致的。可以说只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么,百分之九十五的现行汉字都可以写成小篆了。当然,还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记硬背的。

篆书在写法上有两个要点:一是笔法,二是字法。首先要选择一本篆书字帖来临摹练习篆书的笔法与字法。

篆书在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辅以提按与捻管。二李(李斯、李阳冰篆书笔法的起、收笔为圆起圆收法,行笔为平移法,转笔用捻管法。清代邓石如开创以隶书笔法入篆书,篆书的起、收笔与行笔、转笔都引入了提按的笔法,增强了篆书笔法的书写性。之后吴昌硕、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齐白石等篆书名家辈出。

篆书在字法上以均匀、对称、对比、呼应等十个结字原则为准。可参考本人编写的《经典碑帖解读·邓石如篆书》(2010年12月,中国书店出版)。

二、入门之后提高:了解篆书的发展史和提高技法修养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就是研究性地学习历代篆书名家名帖的笔法和字法特点,具体的方法就是比较研究。例如:传为李斯所写的《峄山碑》与邓石如成熟期篆书的笔法、字法之异同的比较研究,邓石如篆书与吴昌硕篆书的笔法、字法之异同的比较研究等等。通过比较研究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历代名家名帖的篆书笔法与字法的特点,及其历代篆书笔法、字法的变化规律。这样,篆书的书法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阶段。

那么,融什么会?贯什么通呢?那就是融历代篆书名家的各种笔法、字法会于自我的审美追求之中,贯自我的审美追求通于篆书的自由书写之境。这个过程是要靠我们的大学(哲学)、小学(文字学)等学问和人生修养来共同完成的。

我书写这本“篆书古文三篇”是以艺术原则为第一性的。在遵循篆字的“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为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地将大小篆、简帛书等笔法、字法融合在一起来书写,笔法上注重既要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婉而通”,又有金文之厚重,同时加强笔法自由挥运的书写性,以丰富篆书之美。我无意追求书法的形式性风格,希望笔里字间不断透发出文雅之气,在自我审美追求的驱使下,个性笔法、字法逐渐地自然形成。(2011年1月于北京修竹堂)




笔顺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选对工具

首先强调,工具很重要!笔锋勿短,短锋蓄墨少,笔要有一点弹性,否则转笔和藏锋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兑得很稀,晕墨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尝试用半生熟的宣纸去写,熟宣写铁线篆容易线条呆板。

结构严谨有窍门

铁线篆基本以小篆为本,大篆也可以用铁线篆的方式来表达。结构方面要以流畅对称为主流,近人有参杂方笔者也写出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只要美观且不落俗套就可以了。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供初学者参考,在还不能完全把握结构的对称性时,可以将对称结构的关键点事先用铅笔轻轻标在纸上,将重点放在锻炼线条与对称手感上,而后再慢慢去掉辅助点。看上去是奇淫技巧,但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分步练习,逐步提高。

接笔很重要

铁线篆不同邓(石如)派篆法,起收接笔处是不允许出现疙瘩的,甚至要求看不出接笔痕迹。留待接笔的地方应稍细与正常笔画这样回头接上来就会很自然,否则两笔重叠易生疙瘩。弧转不能一笔写不完千万别强迫自己,分笔写,是符合规范的,很多高手也这么写。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竖)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2、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3、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4、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5、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6、左右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7、方弧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8、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二、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就能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

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介绍篆书的基本笔画写法如下:

1、点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

2、横

篆书的基本笔法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凝练劲挺,圆健美观。

口诀: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示上三

3、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动感。其笔法,可以从“上十”中的“上”字的横画看出。

▲上十

4、弧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大朱”中“大”字上部的两弧及“朱”下部的两弧均是分两笔写成。“月多”中“月”字上方的弧二笔写成,“月”字的下部不规则弧,以及“多”字弧为一笔写成。

▲大朱

▲月多

5、上弧

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告齿号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二、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

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如下图“公”字上部两画。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不过篆书收笔仍是以藏为主,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公太

三、运笔的方法

在行笔中,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下图“背”字上部弯曲之画,是用先停后转之法;下部曲画,则是用提转之法。“己”字的曲画,则多用顿折之法。不过一字之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背己

四、线条关系的处理方法

1、平行关系:

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义”字的各个横画,这些横画也不是真正的直横,也是呈弧形的横。篆书中曲线条的处理有时也多采用平行的方法,如“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线。

义道

2、相抱和相背关系:

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如“来”字,中直线左右的曲线都是用相抱关系来处理的;而“空”字左右的曲线,则是用相背来安排的,一字当中往往相抱相背同时使用,以起到相辅相承的效果。如“而”字的外两条曲线相抱,内两条曲线相背,而左两条曲线和右两条曲线又分别构成相抱的关系。“篆”字下部的诸曲线又分别构成相背和相抱之妙。

来空

而篆

3、参差关系:

篆书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时候,应当讲究垂脚的参差变化。如“白”字,虽只两条垂脚,但也有高低的不同。再如“雁”字四条垂脚的参差变化。

白雁

4、对称关系:

线条的对称处理,是篆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不”字、“去”字;“大”字、“朱”字。虽然是对称,并不是两侧绝对一样的。我们仍能从中可以看出变化而又动态的对称。

不去

五、布白的方法

1、均匀:

均匀是篆书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线条之中平行、对称之法,与此是紧密相关的。如“量”字诸横之间的空白,及中直线左右的空白几乎都是差不多的。而“乃”字上部横画之间,下部上下左右的空白几乎是相同的。

量乃

2、上密下疏:

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留白的均匀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小篆多数情况下采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如(图十四)“心”、“荒”等字,都是上密下疏。

(图十四)心荒

3、上疏下密:

篆书中有一些字的笔画是向上伸展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画要讲究参差变化外,而布白的处理,则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如)“之”字、“世”字。

之世

六、结构的方法

1、让就:

“恶”和“愚”为上下结构,处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分离的感觉。处理结构时,上部向外扩展,让下部进入,如此上下就可浑然一体。

恶愚

2、左高右低:

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画,右部下伸展之笔画,如“蝉”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画,如“好”字。在这种情况,左右位置通常都处理为左高而右低。

蝉好

3、左低右高:

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线条,右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照”字,或左部有可向上下伸展之线条,而右部只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物”字。通常可以将左右位置安排为左低而右高。

照物

4、左居中:

左部无上下伸展之画,右部有上下伸展之画,如“醉”字;或左右都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稍小于右部,如“精”字。这种情况通常将左右位置处理为左居中部。

醉精

5、上平:

左部小而下无垂脚,右部大且下有垂脚,则多采用左与上齐的位置,如“谓”、“明”字。

谓明

如果碰到左中右结构的字,则要灵活运用位置的安排方法。如“倾”字,左部和中部,采取左居的方法,中部和右部则采取上平方法。而“避”字,左部与中右部,则采取左高右低的位置,中部和右部采取上平的位置。

倾避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