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仇高驰先生《散氏盘》与《泰山刻石》的临与创

2020年11月17日 23:35:364805人参与0

铸造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铭文是西周晚期书法艺术代表作,铭文铸于盘内底,350字,原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铭文书法粗放豪犷,凝重含蓄。其线质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同于早期以肥厚用笔及点团来华饰其形,呈现出线与块面结合的铭文,也不同于其后的刻意整饬的风格,而是于不规整之中见其错落摇曳之趣,给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泼的艺术美感。

  《散氏盘》铭文在结构上呈现出蜾扁的风格特征,方整之中含有圆意,就其单字而言无一不打破对称、平正,不仅呈横向的欹侧之势,而且将通常的右高左低变为左高右低,然姿态自然,变化莫测,妙趣横生,让人感到一种生气的流露。同时,字的重心忽左忽右,每一行的字都产生明显的跳跃感,加之章法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通过变幻多端的下俯、上仰、左顾、右盼联合起来,使人感到行止裕如,气象飘逸,如满天星斗,灿烂夺目。

《散氏盘》铭文是金文书法中奔放、奇崛一路的,在临习中要特别注意保持线条的匀圆流畅,虽不能用大幅度的提按,但仍须保持行笔过程中不断地提按,否则,便一拖直过,线条轻浮,失去沉着、圆浑之意。另外,《散氏盘》属于风格型的代表作品,临习之前,若能临习一段时间规整型大篆则会避免出现上述之病。

仇 高 驰 节 临 《 散 氏 盘 》

仇高驰以《散氏盘》笔意创作的作品 师旅强边邑 俎豆实大廷


《泰山刻石》

严谨端宁的《泰山刻石》

仇高驰

  《泰山刻石》,公元前219年为“颂秦德而立”。四面环刻,为李斯所书。该石字形平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外拙内巧,疏密得宜。该石小篆作为秦代存世不多的经典作品,上承两周籀文之遗绪,下开汉篆之新风,为历来习篆者之圭臬。

  《泰山刻石》有直线和弧线两种基本笔画,用笔藏头护尾,笔笔中锋,裹锋行笔并微有提按,线条浑厚圆劲,字势通达。行笔中和弯曲处的处理,或用提转之法,以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以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挫之法,而显方劲。收笔采取“平出”之法,于笔画末端戛然而止,稍停后即回锋提笔。

  《泰山刻石》中弧笔的运用难度较大,书写时应在转弯处调整笔锋,略驻后用捻笔,保持圆转的笔势。对于不规则的弧形,书写时针对其环转的程度,可分作两笔或多笔来完成,尽量做到搭笔处不露痕迹。

  平正、装饰、排叠、工稳、整饬、匀称是《泰山刻石》的形构特征:

  1、修长飘逸

  首先,《泰山刻石》字形长方,有人用“黄金分割”法分析其长与宽的比例是3:2,因而是长方形中最具美感的一种形式;其次,结体上密下疏,笔画上下舒展贯通;第三,不少字具有较长的垂脚,更增添了婀娜飘逸的神采。

  2、稳定对称

  《泰山刻石》较完美地运用了中轴分割的方法,既保证了字的中心稳定,又使左右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中和”之美。

  3、曲直相益

  《泰山刻石》的线条搭配合理运用了曲直反差的对比手法,横必平,竖必直,斜线均采用弧线,曲直互映,静动相宜。因此,结体虽然严密,但丝毫没有板滞之嫌。

  章法上,该石采取纵成行、横有列的方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因为“纵横行俱分”的章法,缺少了藏拙补缺的遮掩,对技巧的要求就更高了。通篇诸字的结构形式不同,繁简有别,要达到形式的统一,不能仅靠单字的大小以及线条粗细的对比来解决,书写者必须要有较高的字形驾驭能力,巧妙地调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认真的感悟和长期的临习去实现。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