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
楹联
四野自高下
万山时有无
▼
四周广阔的原野自有高下之分,千山万水若隐若现显得不可捉摸。
书久绎乃显
理日战而长
▼
俞樾集《秦绎山碑》句联
极尽四时之所乐
自成壹家以立言
▼[object Object]
远山有时显
去日不可追
▼
略具四时所乐
不争一日之长
▼
具有那么一点四季读书的乐趣,不会无谓地争取得不到的东西,让时间慢下来,显示一种豁达的心境。
泽以长流乃称远
山因直上而成高
▼
言论的高低拙劣在于看他是不是在理,道理没有古今之分只在是否符合时事。水泽因为长流的水波才能称得上源远流长。大山因为它直上云霄才能成为高山。
山高流长请从所乐
道成德立自显于时
▼
就是说要随着生活的节奏自我快乐。当你的道德圆满时自然就显达与当世了。
日有所思经史于昭
久于其道金石为开
▼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要有耐心和恒心,世人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经史于昭","金石为开"和我们通常说的"滴水穿石"是一样的意思
功德既高,长在国史
金石之乐,下及臣家
▼
登高而思此乐万古
立言不袭自成一家
登高而尽四野所有
著书以成一家之言
▼
二字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