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入选论文公示
浙西书法研讨会论文评选工作于2019年7月12日—13日在杭州评选结束。经过评委会认真有序的初评、复评、终评,整个评审皆在监委会的监审下评选,评出拟入选论文50篇,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布。如发现拟入选论文已公开发表,或存在抄袭、剽窃、他人代写等情况者,请联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该论文入选资格,并按相关规定做出处理。
公示时间:7月15日一19日
联 系 人:黄齐辉
联系电话:13305717722
2019年7月14日
论 文 题 目 | ||
1 | 高军红 | 留梦炎跋《神仙起居法》有关问题探讨 |
2 | 郭 敏 | “文绣”与“钟鼎”——刘正夫的书法面貌和书法观 |
3 | 王車琚 | 刘正夫其人及其书法艺术谫论——以《佳履帖》为例 |
4 | 朱春元 | 刘正夫与苏轼书法比较研究 |
5 | 曹忠正 | 米芾与王焕之交游考 |
6 | 张 雷 朱凌玮 | 从《颜氏家庙碑》中的“衢州”二字论起——兼论颜惟贞书法艺术 |
7 | 赵利光 | 政艺之间:论元代三位浙江籍鉴书博士的仕宦与书法 |
8 | 项秀微 | 两宋书家文人的衢州情节 |
9 | 孙鑫根 | 衢州金石学名家考略 |
10 | 程 沙 | 半生辛苦书千卷 全副精神笔一枝——关于弘一法师书法篆刻弟子毛善力的调查报告 |
11 | 何志刚 | 余绍宋临帖及其用印 |
12 | 高树浩 | 《致黄宾虹信札五通》考释——兼论余绍宋的手札书风 |
13 | 张俊岭 | 余绍宋的篆书实践与观念 |
14 | 彭砺志 | 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成书考 |
15 | 周子颐 | 余绍宋的书法人生 ——兼论其书风的变迁 |
16 | 朱 琳 | 试论余绍宋书画学研究的“学理性” |
17 | 何雨菲 | 余绍宋“气韵”说探析 ——兼及民国学者对气韵的讨论 |
18 | 周 奎 | 民国美术期刊《金石书画》探究 |
19 | 刘耀桢 | 余绍宋论书法“自颜柳辈出而始大变”的理论生成 |
20 | 张荣国 | 通其学善其术:余绍宋的书法美学观及其实践 |
21 | 李雪沆 王艺霖 | 从余绍宋题跋及日记论其碑帖实践及碑帖观 |
22 | 薛垲睿 | 余绍宋《书画书录题解》及其章草艺术 |
23 | 马其伟 | 元代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吴衍篆学研究 |
24 | 李慧连 | 复见尔雅之风:吾丘衍尚古观念研究 |
25 | 夏生虎 | 论明清篆刻对吾衍印学理论的生发与出新——兼论《学古篇·三十五举》的书学价值 |
26 | 许建一 范琳琳 | 论吾丘衍《三十五举》中篆、隶、印之“方正”观 |
27 | 钮震江 | 元代吾丘衍《三十五举》成文背景及审美表述——兼论其印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
28 | 陈昊月 | 吾丘衍与元代篆书发展的关系 |
29 | 黄建新 | 《三希堂法帖》中衢州籍书家及其书风研究 |
30 | 陈大平 | |
31 | 康佳琦 | 从元代浙西地区儒学教育看颜真卿书风的接受 |
32 | 李季伦 | 吾丘衍的交游、取法及书学观 |
33 | 程天佑 | 关于宋璲《千字文》的一点推论 |
34 | 宋 立 | 略论胡应麟书法的审美追求 |
35 | 刘星宝 | 衢州市“浙江书法村” 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 |
36 | 黄禾雨 | 慎东美与白革湖舍利塔铭 |
37 | 尧育飞 | 书以文存:《衢州徐偃王庙碑》的流传与韩文经典化历 |
38 | 赵 彤 | 宋元时期三衢制墨名家考 |
39 | 徐兆强 | 传统与未来:浙西书法的突围 |
40 | 兆 兴 | 朱彝尊游衢州鹿鸣山概述 |
41 | 潘云龙 | 余阙出佥浙江及巡按衢州考 |
42 | 赵 贺 | 清张德容《二铭草堂金石聚》研究二题 |
43 | 朱海林 | 朱熹在浙西的书法交游考与书学观念 |
44 | 刘 媛 杨林顺 | 词学与书学:从清早期碑学视角看朱彝尊的词学与书学的一脉相承 |
45 | 耿 鑫 | 浅析杨维桢的书法作品中体现“雅”与“俗” ——以赋闲浙西时渐形成的文艺观谈起 |
46 | 陈 奇 | 宋元明清时期衢州刻书概况 |
47 | 张可可 | 浙江汉晋古砖探析 |
48 | 孙文源 | 《栝苍金石志》及其意义 |
49 | 苏 叶 | 朱熹理学视域下的浙西书法 |
50 | 吴建国 | 浅谈郑仁山的书法篆刻——兼及对江山书法现状的浅显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