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 各地书展信息

展讯|25种拓本精品完美呈现,史上第三次专门为一个碑帖举办的大型展览正在上图展出

2019年02月01日 21:19:565383人参与0






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2月1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内传世《石鼓文》珍本,是国内《石鼓文》拓本精品的集中展示,共计25种展品,其中多件是2018年最新发现的善本。





石鼓,是十块花岗岩质的石头,因形似鼓,故名。每石用大篆体镌刻四言韵诗一首,每首约十八九句。唐朝苏勖因其记载打猎的事,又称之为猎碣。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其铭文原约六百余字,因年代久远,风化剥蚀,又屡经颠沛流离,致使铭文剥落磨损,现存铭文仅二百七十字。







唐初,石鼓在宝鸡与凤翔两县交界的南原出土,南原是秦国故都之地,西临汧水,南面渭河。唐宪宗时,石鼓存放在凤翔孔庙,后经五代之乱而散佚。北宋,凤翔知府司马池(司马光之父)在民间找回九鼓,第六鼓遗失。宋皇祐四年(1052),向传师重获遗失之鼓,虽然凑齐十鼓,但该鼓已经被民人凿成米臼。宋大观年间,石鼓从凤翔迁到汴京(今开封),先置辟雍,后入宫中稽古阁,宋徽宗宝爱之,命人用黄金填入字口,以绝摹拓之患。金兵破汴京后,将石鼓掠走,运往燕京(今北京)国子监,此后明清两代,石鼓存放地一直未变。石鼓现存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鼓文在历史考古、文学史、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的刻石,石鼓既是石刻之祖,更是篆书之祖。石鼓文介于西周金文与秦朝小篆之间,是研究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珍贵实物,亦是研究先秦文字演变脉络的重要资料。石鼓书法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历代书家视为临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清至近代一些书法家的篆书多得力于石鼓书法。譬如吴昌硕数十载临写石鼓文书法,可谓专精。









本次“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共展出《石鼓文》相关藏品25件。其中明代中期“黄帛本”3件,“黄帛本”是国内明拓《石鼓文》最早者,已知海内外传本只有5件,本次展出3件,极为难得。另有,明代后期善本“銮车鼓石花未连本”2件,传世数量亦相当罕见,可以拍案激赏。还展出清代初期“氐鲜五字本”4件,这是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后,金石收藏家的最爱,是版本研究的“标准件”,也是《石鼓文》善本与普本的分界线。此外,本次展览将清朝乾嘉以来各种《石鼓文》原石拓本、翻刻拓本、临摹拓本、国子监监拓本等相关资料一并汇总展出,这是一场《石鼓文》拓本的“饕餮盛宴”,也是海派文化与金石文化的交响乐,裨益学界,惠及大众。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尤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巡视员王群,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为《石鼓汇观》图录首发揭幕


在国内为一种碑帖举办一个金石专题展览的情况并不多见,此次“石鼓文善本大展”是继2003年上海博物馆《淳化阁帖》专题展、故宫博物院2014年《兰亭特展》之后,第三个专门为一种碑帖举办的金石展览。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主持开幕仪式

《石鼓文》在中国文化史、书法史、金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上诗文,千古长鸣,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密码,也是古老文明的长歌。它历经千年,见证了华夏历史的沧桑,“国运昌,石鼓安”,《石鼓文》善本的留存与发扬,昭示当今新时代的盛世气象。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致辞



同时,还举行了“写春联、送福字”、全国石鼓文书法征稿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配套图录——《石鼓汇观》一书。展览为期15天,至2月15日结束。

《石鼓汇观》

上海图书馆 编

定价:980.00元

开本:8开

装帧:布面精装

厚度:约3.5厘米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致辞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致辞







本次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旨在为广大观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更专业、更多元、更精致的文化服务。






2019年2月1日-2月15日

9:00 - 17:00

(4日至7日9:00-16:00)

周一不闭馆

每天展览结束前半小时停止进场

2月15日16:00结束进场17:00清场闭展


上海图书馆西区(高安路口)

G楼第一展厅

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

3号口出站即达


部分照片来源:上图展览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